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

时间:2024-05-20 12:32:00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4、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2、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

  1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书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运用拓展

  1、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在此处键入公式。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

  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

  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

  3、一同探究小数意义。从长度单位“米”来研究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4~96。

  【教材分析】

  《栽蒜苗(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首先,教材创设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15天的观察与记录中经历着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体验着数据收集的方法,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学习活动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数据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最后,教材通过“试一试”与“练一练”的学习情景,促进学生学会读条形统计图,提高读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经历过统计的全过程,感受过“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方法,对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在第二学段,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实践情境(如:“栽蒜苗”)时,他们自然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当学生发现“格子不够画”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认知冲突,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能比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记录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表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4.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板书:栽蒜苗(一)]

  二、探索新知

  1、学习数据收集的方法。

  师:同学们,怎样观察与记录呢?我们来看看天才小学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

  2、讨论数据描述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统计表。(学生汇报,集体交流)师:通过统计表同学们都知道了谁的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为了形象地反映这些蒜苗生长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画条形统计图)

  3、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好,我们来在方格纸上涂蒜苗生长的条形。(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两张15×9的方格纸。)

  生:老师,这张方格纸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数不够涂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有没有办法解决格子数不够涂的问题呢?(再补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厘米)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统计图。(交流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厘米)

  师:刚才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能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还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4、讨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师:观察这些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指名口答,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91页“试一试”及P92页“练一练”

  1、试一试

  这两道题目的练习主要是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背景,说出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实际意义。

  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

  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画条形统计图的,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今天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学生自由回答)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2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2cm

  3cm

  一格表示100个多个单位

  2人

  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3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实验、推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数感,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学生准备:计算器、作业纸、数学书;

  教师准备:

  大米(100粒5份)、1千克大米一份、天平、卷尺、第三张表格图及下面的算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经历估计——验证的过程,借助时间体验一亿有多大。

  师:这是作业本,老师数一数1、2、3、4、5、6、7、8……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作业本,你估计要多长时间?(学生估计3小时、5小时、24小时……,师板书)

  师:同学们估计得怎么样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议一议:怎样能够得到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呢?

  小组讨论。(数100本、50本、20本……作业本的时间,再推算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

  实验: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数本子,数50本,老师记时。

  数50本作业本大概是40~50秒,学生得出数100本作业本大概需要80秒~100秒的时间,从中取一个中间值大概90秒。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推算一下数一亿本作业本所需要的时间。

  (课件出示下表)本数时间(秒)90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上表。

  师:通过推算我们知道了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是90000000秒,这段时间长不长?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把9千万秒换算成多少年呢?(先把秒换算成分,再换算成时,最后换算成年)出示书上的算式: ( )÷60=( )分 ( )÷60=( )时 ( )÷24≈( )天 ( )÷365≈( )年(学计算,并保留整数。)

  师: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

  小结:

  数一亿本作业本,有的同学估计要……,而实际结果却将近要3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我们有没有去掉吃饭时间,有没有去掉睡觉时间,也就是说不吃不喝不睡不停的数下去要3年哪,同学们,看了这个漫长的时间,你有什么感受?(一亿实在是太大了、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太长了……)

  三、再次经历估计

  验证的过程,借助长度体验一亿的大小。

  师:课间老师经常发现同学们喜欢手拉手一起玩,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会有多长呢?(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必回答)

  师:凭空想象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头道羊岔吧,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长不长,老师告诉你,这条公路全长大概是1千米。想一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有没有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那么长呢?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个这样的长度?(学生估计2个、4个、3000个……师板书)

  小组讨论:怎样能得到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呢?(测量5个、10个、10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推算出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测量1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各组组长上来,每三个人一组负责测量,注意方法正确。

  其他同学在走廊上手拉手站成一行,站得要又快又安静。

  (实验收集数据。实验时注意,从第一个同学的手指尖量到第10个同学的手指尖,并推算出十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概12米。)

  师:刚才我们测量出1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概是12米,下面我们就可以进行推算了。

  (出示表格,师生一起推算)

  人数1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00长度(米)12120再算一算,这个长度有几个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长?

  出示算式,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120000000÷1000=120000 (个)回过头来比较学生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再次感受一亿的大小。

  四、总结方法,指导学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的方法,先估计再推算,最后比较,了解了一亿有多大。)

  师:你们会用这样的方法再次体验一亿的大小吗?五、拓展研究大数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借助重量体验一亿的大小。

  师:观察一下你们的桌面,看一看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的研究来了解、感受一亿的大小?(用天平称100粒大米的重量,推算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学生说说怎样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进行实验。

  分组实验:

  学生用天平称100粒大米的重量,得出大概是2.5克。小组合作推算出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并用千克作单位,与刚才的估计进行比较,进一。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页的例1及“做一做” 例2、例3,练习二十二的第1~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运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比较35.67 3.567 365.7 3567这几个数的大小。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这4个数有什么相同点?

  教师指出:从上面几个数可以看出: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0.004米=( )毫米

  0.04米=( )毫米

  0.4米=( )毫米

  4米=( )毫米

  (2)教师移动小数点位置活动卡,让学生观察思考以下问题:

  小数点位置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几位?

  比较:从上往下观察,以第一式为标准,第二式和第一式比较,将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0.04米,原来的数(4毫米)有什么变化?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把第三式、第四式分别和第一式进行比较。

  (3)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会引起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

  2、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1)刚才我们是由上往下观察,如果我们由下往上看,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动?(往左移动)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会有怎样的变化?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数就缩小1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缩小1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缩小1000倍;

  ……

  3、教师问: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左或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呢?(可以)

  因此,在小数点向左、右移动三位,引起小数变化规律后,要写上“……”

  4、教学例2: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小数点应向那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得数)

  (4)为什么0.08×1000得80呢?

  (因为要扩大1000倍,所以需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8×100=8,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不写成008?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最前面的零必须去掉,正像0.08×1000=80,而不能得008。

  小结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明确:……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5、教学例3: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想一想,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运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解决?

  首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二人计论,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43.7÷10=4.37

  43.7÷100=0.437

  43.7÷1000=0.0437

  教师说明:43.7÷100=0.437,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整数部分没有了,用“0”表示,所以在小数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

  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43.7÷1000=0.0437?从而强调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左边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缺几位就补几个“0”,再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也没有了,因此,在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所以43.7÷1000=0.0437。

  练习。

  1、做第96页“做一做”,97页“做一做”。

  下面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   0.506(缩小1000倍)

  50.6(缩小10倍)   0.0506(缩小10000倍)

  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   372(扩大1000倍)

  37.2(扩大100倍)

  通过上题,说明我们可以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2、说出各题得数。

  4.16×10   0.243×100  1.84×1000

  3、把下面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2.4   3.16

  4、把下面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24.6  300

  5、3.47÷10   4.6÷100   50÷1000

  三、巩固练习

  ( 1 )填空。

  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    )倍,得(    )

  2、把4.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  )(    )倍,得(    )。

  3、2.94去掉小数点,就(    )(    )倍,得(    )

  4、0.06变成0.6,小数点向(   )移动(   )倍,原数(   )(   )倍。

  5、把30缩小(   )倍是0.05。

  6、把1.436扩大(  )倍是1436,缩小(   )倍是0.01436。

  (2)填表。

  (3)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4、39÷10 3.5÷100

  3、3×100 100×9.3

  16.2×10 87.5 ÷10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将图形分两次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

  认识沿斜线方向平移的困难

  教学方法:

  观察、课件演示、讲授等方法

  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雪橇、滴水、缆车等),回忆是什么数学知识。

  2、说说下图分别是怎样平移的。

  (1)、重点解决平移的方向

  (2)、重点让学生回顾平移的距离是怎样确定的。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以课件演示。

  (3)、说说火箭图是怎样平移的?

  小结:在平移时要考虑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板书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下图

  (1)、先指导学生认清原来的位置和最后的位置。

  (2)、思考,可以怎样移动,沿什么方向?

  学生汇报,使学生认识到可以向下移动,再向右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再向下移动。

  (3)、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平移。

  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情况。

  (4)、学生汇报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请他们结合作品进行介绍(注意体现不同的.方法)

  (5)、了解全班学生完成的情况。

  教师小结,并以电脑演示:可以先确定一个点,接着将这个点向右平移6格,连成图形,再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一次移动后的图形向下平移4格。

  (6)、思考除了以上两种平移的方法外,还有别的平移方法吗?

  教师在图上介绍沿斜线方向平移,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困难。

  三、操作深化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观察,认清原来与后来的位置,然后尝试解决。

  反馈交流,你是怎样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方法,进行演示。

  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平移?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画图,然后请学生在电脑上介绍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做必要的补充和指导。

  核对答案,并进行订正。

  3、解决实际问题

  (1)、思考,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什么地方用到过平移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平行线的画法。

  让学生根据的平移的知识画出指定距离的平行线。

  思考,在画的过程中,谁在平移?

  (2)、先指导学生认识必要的方向、路名,然后请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平移才能回家?

  哪一条路线,老师会走的多一些呢?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猜测。

  四、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对于平移,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掌握的怎样?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6

  设计说明

  本节课针对方程的整理和复习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次: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使学生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旨在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想到更多的实例。引导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与方程有关知识的过程。会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第二个层次:请学生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有关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对方程的`概念、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什么叫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据(即等式的性质)、在解决问题时如何找等量关系、如何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等知识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进一步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独立思考,构建知识网络

  1.学习构建知识网络。

  (1)归纳整理。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方程的知识?请同学们先自行整理,再在组内交流。

  (学生回忆整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构建知识网络。

  师:怎样展示相关的知识才能一目了然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

  (引导学生有序地回顾已学的有关方程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建立知识网络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方程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学会如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展示构建的知识网络

  方程

  设计意图: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通过展示,使学生明确这一板块所呈现的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复习,分项整理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6、7题。

  请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小结:

  ①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去掉乘号,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也可以用点表示乘号,如4×a可以写作4·a或4a。

  ②当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可以用点表示乘号或直接去掉乘号,如a×b可以写作a·b或ab;a×a可以写作a·a或a2。

  ③当字母与1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只写字母本身,如1×a可以写作a。

  (2)填一填。

  ①小明的身高是138厘米,比哥哥矮a厘米,哥哥的身高是( )厘米。

  ②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③一堆煤有a吨(a>5b),每车运b吨,运了5车后,还剩( )吨。

  ④在自然数中,与自然数a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它们三个数的和是( )。(a>1)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判断。

  ①a×b×8可以简写成ab8。( )

  ②a2和2a相等。( )

  ③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数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等。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知道0.1、0.01、0.001……分别表示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2、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里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初步认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计数单位。

  3、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小组长方形长2分米,宽1分米。彩带一个长8厘米,一个长14厘米。一支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际测量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东西,你们看有长方形纸、彩带、铅笔。我想请你们当回小小测量师,小组合作先确定选择其中一样东西,然后量一量它的长度,再把测量的结果填到相应的表格内。

  刚才我发现在填表时有同学皱起了眉头,是不是有什么困难?(用米做单位不会填写)在测量时,2分米不够1米,不能正好用整米数表示。这可怎么办呢?(有学生说用分数表示,师及时肯定,对,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用小数表示。)(如果没有学生回答,提醒大家,运用前面学到的知识想想,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家族中的一位新朋友——小数。板书课题:小数。

  同学们看了课题可能也会产生一些想法或者问题,现在把你们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

  提出问题怎样读小数?怎样写小数?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索。

  小数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大家看。你还在生活中找到的小数了吗?谁向大家介绍一下。

  看来大家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而且我知道大家很聪明,下面就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来研究小数究竟表示什么意义。

  二、认识一位小数

  刚才已经有同学提出不够1米,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我们就举长方形纸为例来研究。哪个小组测量了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几分米?

  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你是怎么想的?也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由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演示一把米尺平均分成10分……)

  师小结:分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分米是其中的份,可以用分数1/10米表示。板书:1/10米

  除了用1/10米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小数表示。板书:小数再板书慢0.1米小数点红色表示

  这个小数读作:零点一

  那么长2分米又是几分之几米,板书:2/10米表示什么?(课件演示同上)

  用小数又怎样表示,谁会了,谁上黑板来写出这个小数?他写得漂亮吗?写时要注意什么?

  这个小数读作:零点二那么这个0.2米也表示把……

  请看大屏幕,在这把米尺上还能找到零点几米这样的小数吗?它们又表示什么?如0.3米(强调单位名称)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十份,表示这样的三份。

  (请一位指后再请一位)谁能找得更多?

  仔细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分母是10,所以都读作十分之几。大家请看黑板十分之几分数写成小数又有什么特点?(零点几或者小圆点后有一位)零点几的这些小数小圆点右面有一位,我们把它称为一位小数。板书:十分之几一位小数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也就表示十分之几。

  三、认识两位小数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测量彩带的长,然后想想用米做单位怎么写,完成表格二。

  用整数表示

  用分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红色彩带

  ()厘米

  ()米

  ()米

  绿色彩带

  ()厘米

  ()米

  ()米

  (如果有困难可以寻求表格下面的帮助)一副图1厘米小数0.01米。15厘米=15/100米,也可以写成小数0.15米。

  学生小组研究。

  交流,这个小数读作零点八。和零点零八。看来你有不同的想法。现在出现了两种声音,请你选择一下,并摆出你的理由。

  零点一四

  小结这两个分数都读作百分之几,板书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板书。

  四、认识三位小数

  1、刚才通过研究长方形纸和彩带用米做单位,我们发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2、那么猜想一下象0.001米、0.051米(板书)这些是几位小数?(三位小数)板书

  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你是怎么想?

  951/1000米这个分数怎样用小数表示?

  交流后师小结:确实三位小数可以表示成千分之几。板书:千分之几三位小数

  请你测量你们数学书本的封面的宽是几毫米?交流

  146毫米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表示是()米呢?

  五、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刚才我们在测量认识了小数,那么下面的图中你也能找到小数吗?(出示)并用分数表示?

  象1个圆、1张正方形纸、1个正方体……我们都看作整数“1”。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请大家观察这些小数跟我们以前学的整数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两部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有哪些数位呢?请大家自学书本111页第一段。

  交流:通过自学你获得什么知识?在黑板上的这些小数中能不能选择一个说说你的收获。如0.14的1在()位。计数单位是()。

  六、展开练习,拓展延伸

  刚才上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小数的意义是什么现在你知道了吗?真的吗?那我要检验一下。现在我们一起来勇闯三关好吗?

  第一关:下面张老师想带大家去文具店转转,好吗?(出示)练习本7角、橡皮筋5分、铅笔3角5分(拿出练习纸)

  你们能用小数表示出它们各是多少元吗?

  ①学生自主探究,再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完成练习纸一

  ②投影学生作业汇报

  7角还可以写成0.7元你是怎么想的?

  5分还可以写成0.05元,你认为他正确吗?为什么?

  3角5分还

  可以写成0.35元,(以上结合元角分联系分数说明)

  第二关:哪两只手套是一副?用线连一连。

  第三关:张老师最近去新开的联华超市买了一样东西,一把小尺,漂亮吧。现在就请你大胆猜猜它的价钱。

  我告诉你这把小尺不低于5角,不高于1元,请你猜猜小数表示是多少元?

  现在我告诉你它是两位小数。你猜可能是多少元?

  如果我告诉你它的十分位上是6。你估计是多少元?

  它的百分位上的数表示5个0.01。你说我买的小尺多少元?

  通过大家的努力,成功猜测出了商品的价格。恭喜大家。

  三关练习都没有把大家难住。你们真不错。

  七、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大家知道了什么?

  那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数学家最早发明和最早使用小数的呢?

  我们真为古代的数学家的聪明才智感到自豪和骄傲。我想你们也很聪明,只要大家好好学习,开动脑筋,也可以成为一个有创造的人。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将图形分两次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

  认识沿斜线方向平移的困难

  教学方法:

  观察、课件演示、讲授等方法

  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雪橇、滴水、缆车等),回忆是什么数学知识。

  2、说说下图分别是怎样平移的。

  (1)、重点解决平移的方向

  (2)、重点让学生回顾平移的距离是怎样确定的。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以课件演示。

  (3)、说说火箭图是怎样平移的?

  小结:在平移时要考虑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板书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下图

  (1)、先指导学生认清原来的位置和最后的位置。

  (2)、思考,可以怎样移动,沿什么方向?

  学生汇报,使学生认识到可以向下移动,再向右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再向下移动。

  (3)、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平移。

  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情况。

  (4)、学生汇报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请他们结合作品进行介绍(注意体现不同的方法)

  (5)、了解全班学生完成的情况。

  教师小结,并以电脑演示:可以先确定一个点,接着将这个点向右平移6格,连成图形,再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一次移动后的图形向下平移4格。

  (6)、思考除了以上两种平移的方法外,还有别的平移方法吗?

  教师在图上介绍沿斜线方向平移,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困难。

  三、操作深化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观察,认清原来与后来的位置,然后尝试解决。

  反馈交流,你是怎样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方法,进行演示。

  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平移?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画图,然后请学生在电脑上介绍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做必要的补充和指导。

  核对答案,并进行订正。

  3、解决实际问题

  (1)、思考,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什么地方用到过平移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平行线的画法。

  让学生根据的平移的知识画出指定距离的平行线。

  思考,在画的过程中,谁在平移?

  (2)、先指导学生认识必要的方向、路名,然后请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平移才能回家?

  哪一条路线,老师会走的多一些呢?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猜测。

  四、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对于平移,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掌握的怎样?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

  (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

  (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7~118页例1~例4,第118页的“练一练”及练习二十四的1~6题。

  教学要求:

  1、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具体数量和图例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 能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把整数或小数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1

  师:如果老师在后面添上一个0就变成了多少?添上两个0呢?

  师:我们发现在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它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

  师:那你能使它们相等吗?(比如说在它的后面加上单位名称)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就让我们用100分的热情10分认真的上1节你喜欢的数学课好吗?

  2、前几天丁老师的红钢笔丢了,就想去买一支钢笔,我看中的一支钢笔在两家商店的单价分别为3.50元和3.5元(课件出示)。你们觉得哪一个更便宜呢?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师:听!好象有人在争吵哎!我们去看看吧。哦,原来是小小猫和小兔子都说自己手中的数量是最大的,正为这而争论呢?你们能帮助他们比较一下大小吗?(课件出示)

  师: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可以借助屏幕上的米尺。(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道等式,从左往右看你能发现什么?四人一小组再交流一下。

  汇报、板书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用自己的智慧不仅帮他们解决了难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有所收获呢?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题

  2、 出示0.30和0.3。

  师: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证明它们相等呢?

  师:拿出练习纸,上面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左边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右边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请你用阴影部分在左边的图形中表示出0.30,在右边的图形中表示出0.3。(课件演示重合)

  师:仍然从左往右观察这道等式,你又能发现什么?(板书)

  3、 小结:

  你能把我们刚刚发现的规律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吗?你知道这叫做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内容,你觉得在这个性质中哪些地方需要强调?

  (小数 末尾)那么现在你能解决在课开始时老师给你们的难题了吗?

  4、 教学例3:

  师:俗话说“学以致用”,那你认为我们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途呢?

  师: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出示例3:把0.60和203.0500化简.

  学生口答。

  5、 教学例4:

  师:刚刚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对小数进行化简,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却要根据需要,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你在实际生活中见过吗?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请看,这袋饼干的单价是1.00元,实际上就是多少元?4.50元呢?(出示食品包装)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保持统一,在价格标签上我们一般都用两位小数来表示价格。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题。

  出示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4、3.16、10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口答。

  三、总结:

  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发现小数的性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它不仅可以对小数进行化简,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下面我们再来共同研究几道题目。

  四、巩固练习:

  1、公正裁判:

  (1)、小数点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2)、0.060=0.6   ( )

  (3)、908的末尾添上两个“0”,数的大小不变。( )

  (4)、150.00元可以改写成150元。 ( )

  口答并且说一说为什么错。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5400 0.09

  30.6 7

  80 4.2300

  1.02000 2.95

  做在练习纸上。

  汇报并且说说用了什么方法?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5400 0.09

  30.6 7

  80 4.2300

  1.02000 2.95

  3、做累了吧?我们和小明一起去超市逛一逛。

  今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逛苏果超市,妈妈帮他买了许多好吃的:

  太平梳打 2元5角

  上好佳薯片 1元

  火腿肠 5角

  旺旺仙贝 3元5角

  你能帮小明列一个购物清单吗?

  注意:在清单上面至少包括食品名称和单价两个内容,其他的自己可以自由发挥。那么单价应该怎样来表示?

  展示。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主要来学习图形的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由原始图形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平移

  今天早上,同学们是怎样到校的?(骑车、走路)骑车、走路都是运动,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也是运动的,你们愿意看一看吗?

  出示汽车图片,请你说一说汽车是怎样运动的?

  出示电梯图片,请你说一说电梯是怎样运动的?

  出示蝴蝶图片展开,请你说一说蝴蝶图片展开是怎样运动的?

  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样的运动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好,就以大家说的来命名(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图形的平移是图形上所有的点沿着平行的方向等距离移动。平移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方向,一个是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它的位置。(板书: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二、怎样平移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亭子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你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先回忆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平移方法,看他先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可以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平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指点和帮助)

  小组交流

  反馈汇报

  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着过去。

  电脑演示三种方法

  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

  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再次电脑演示,及时小结。

  选择方法一:先确定几个关键点(图中三角形的顶点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接着把这几个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连成图形,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竖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图形向下平移4格。

 三、练习平移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出示小船图,谈话: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请你先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

  你是怎么数的'?(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对应点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几格)

  (2)电灯平移图,同上教学

  (3)提问: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达现在的位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设计运用,引入生活。

  (1)出示梯形图:按要求移动。

  (2)出示船图:如果你现在是一名轮船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到达指定地点,那么,你能用哪些不同的平移方法做到呢?试一试吧!

  要求:为自己任选一题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小组长负责记录不同的方法,最后在全班交流。

  3画平移后的图形。

  (1)谈话:刚才我们已经学会看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可以吗?请注意,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3)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

  (4)转换练习。

  教师出示一把直角三角尺,并投影出示格子纸。

  把三角尺向下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3格;

  把三角尺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

  个别学生上台按要求操作演示。(同桌练习,一人提要求,一人操作)

  4体验平移的价值。

  (1)出示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是平行线)

  你怎么肯定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有无办法验证?

  (2)学生默读课本65页第3题,按书上办法操作。

  (3)观察画出的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小结: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三角尺沿着直尺平移,在沿三角尺的同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先后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

  (4)学生尝试这种方法画平行线。鼓励学生可以画不同的一组平行线。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5)你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刚才观察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图形的平移

  形状、大小位置

  平移不变变了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主要来学习图形的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由原始图形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平移

  今天早上,同学们是怎样到校的?(骑车、走路)骑车、走路都是运动,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也是运动的,你们愿意看一看吗?

  出示汽车图片,请你说一说汽车是怎样运动的?

  出示电梯图片,请你说一说电梯是怎样运动的?

  出示蝴蝶图片展开,请你说一说蝴蝶图片展开是怎样运动的?

  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样的运动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好,就以大家说的来命名(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图形的平移是图形上所有的点沿着平行的方向等距离移动。平移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方向,一个是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它的位置。(板书: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二、怎样平移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亭子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你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先回忆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平移方法,看他先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可以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平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指点和帮助)

  小组交流

  反馈汇报

  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着过去。

  电脑演示三种方法

  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

  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再次电脑演示,及时小结。

  选择方法一:先确定几个关键点(图中三角形的顶点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接着把这几个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连成图形,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竖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图形向下平移4格。

三、练习平移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出示小船图,谈话: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请你先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

  你是怎么数的?(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对应点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几格)

  (2)电灯平移图,同上教学

  (3)提问: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达现在的位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设计运用,引入生活。

  (1)出示梯形图:按要求移动。

  (2)出示船图:如果你现在是一名轮船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到达指定地点,那么,你能用哪些不同的平移方法做到呢?试一试吧!

  要求:为自己任选一题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小组长负责记录不同的方法,最后在全班交流。

  3画平移后的图形。

  (1)谈话:刚才我们已经学会看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可以吗?请注意,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3)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

  (4)转换练习。

  教师出示一把直角三角尺,并投影出示格子纸。

  把三角尺向下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3格;

  把三角尺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

  个别学生上台按要求操作演示。(同桌练习,一人提要求,一人操作)

  4体验平移的价值。

  (1)出示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是平行线)

  你怎么肯定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有无办法验证?

  (2)学生默读课本65页第3题,按书上办法操作。

  (3)观察画出的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小结: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三角尺沿着直尺平移,在沿三角尺的同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先后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

  (4)学生尝试这种方法画平行线。鼓励学生可以画不同的一组平行线。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5)你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刚才观察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图形的平移

  形状、大小位置

  平移不变变了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1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

  2、技能目标: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接纳并乐于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综合运用运算定律,使学生感到自由。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老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l+2+3+…+99+100=()。同学们都埋头算了起来,高斯却没有,他仔细地观察了算式,认真地想了想,马上报出得数。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吗?为了彻底搞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从考察比较简单的问题人手。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254+687+313

  (1)师生竞赛,看谁算得快。

  (2)通过比赛,请速度快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可能有两种情况:

  a、不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只是学生计算能力强、速度快。

  问: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b.生答:254+687+313=254+(687+313)

  问: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样算为什么会比较快?

  (1)揭示课题:

  (2)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千、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定律”)

  (3)基本运用: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57+62+138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A、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2、凑整训练: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作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283

  1597253。

  47164

  317403

  3、教学例4:27+56+173+44

  (1)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2)反馈——投影出示整个计算过程。

  (3)请同学们当小老师,说说为什么可这样做?根据什么?

  (4)小结:先凑整,再简算。

  凑整中同时使用交换律、结合律,我们可以把加法式中的数任意调换位置,也可以按需要把任意两个数放在一起加。

三、自主训练

  1、怎样简便怎样算。

  77+255+45+23273+15+185+18

  68+74+33+67125+21+33+48

  (1)分组完成(每组一张玻璃片,中等生解答,投影校对)。

  (2)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依据是什么?(指名说、同桌互说)

  2、看算式直接写出得数:“练一练”3。

  口答得数,说说依据和方法。

  ①发展训练:老师出给高斯的题目怎样算?

  1+2+3+4+5+6+7……+99+100

  =(1+100)+(2+99)+…十(50+51)

  =101×50

  =5050

 四、课堂小结:

  1、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2、综合运用计算律进行计算,你有何感觉?

  注意:当能熟练运用时,简算过程可写可不写。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14

  教学要求:

  1.渗透事物相互联系和“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灵活运用能力。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教学重点:小数性质的推导与理解,真正掌握并正确运用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教具准备:(师)实物投影、尺子、投影片、小数卡片

  (生)尺子、纸、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两个正方形、小数卡片(每人一张)

  学生活动设计:

  1.由故事引入组织学生讨论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初步发现小数的性质的规律。

  2.联系小数的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0.40与0.4、0.60与0.6、0.80与0.8的大小从而归纳小数的性质。

  3.组织看书,让学生自学例4,重点评析特别注意的地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游戏设计,帮助学生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故事引入:

  师:0.1米、0.10米、0.100米是好朋友,有一天却为了争长短理论起来,0.1米说:“咱们三个我最长!”0.10米说:“我才是最长的!”“你们两个都不对,我才是最长的呢!”0.100米不服气地说。┅┅他们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争论不休,咱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用我们手中的.学具想想办法,给他们评判一下,到底谁长谁短呢?

  板书:0.1米 0.10米 0.100米

  2.小组学习讨论。(可以用尺子把三个长度画在纸上进行比较,也可以从意义上进行比较,还可以用其他办法。)

  3.小组汇报。(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到黑板前或实物投影上演示。)学生说后,教师板书:

  4.问:观察一下这三个相等的小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5.师:那么这种现象在小数中是不是普遍存在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

  二.新授课:

  (一)揭示小数的性质:

  1.板书:①0.40 0.4

  ②0.60 0.6

  ③0.80 0.8

  2. 小组学习讨论:

  每个小组可以从中任选一组或两组小数,用手中的两个正方形(一个是平均分成十份的正方形,另一个是平均分成一百份的正方形)验证一下,也可以想想其他办法,看一看每组中的两个小数是否相等?

  3.小组汇报。

  ①可直观上通过比较阴影的大小进行验证;②也可以通过意义进行验证 如:0.40和0.4

  0.40表示百分之四十,有40个0.01;0.4表示十分之四,有4个0.1,因为10个0.01就是1个0.1,所以40个0.01就是4个0.1,因此,0.40=0.4。)

  学生演示汇报后教师板书:

  4.师:通过对这三组小数的研究,能说明什么呢?(小数的这个现象是普遍规律。)

  5.讨论:小数中存在什么规律呢?

  6.指名回答。

  师:这个规律就是小数的性质。 板书:小数的性质

  7.组内互相说一说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师:根据刚才总结的小数的性质,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判断一组题呢?

  ①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数的大小不变。 ( )

  ②把小数中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 )

  ③3.9=3.90 ( )

  ④60.06=60.6 ( )

  (二) 小数性质的应用:

  1.板书: 0.8000 0.8 师: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根据什么说它们相等呢?

  师:既然大小一样,你们愿意写哪一种?为什么呢(0.8简单,0.8000复杂)?所以我们利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带“0”的小数写成简单的形式,这个过程就是化简。板书:化简

  2.板书:0.80 206.0500 问:这两个小数谁能化简?

  生说师板书:0.80=0.8 206.0500=206.05 问:这两个0能去掉吗?为什么?

  3.练习:化简:0.60、 6.00、 8.44000、 50.60、 4000.010

  4.看书105页, 自学小数的性质还有什么应用呢?

  5.自学后汇报。 板书: 改写: 0.5=0.500

  3.08=3.080

  40=40.000

  问:把整数改写成小数要注意什么?

  (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补0 )

  6.比较一下改写前后有什么异同点?(大小相同,意义不同)

  7.练习:把小数或整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5.4 0.9 7 13 20

  三.游戏:“找朋友”

  六个同学分别举着0.72、5.204、1.4、3.01、9.5、10.03 站在前面,并同时说“是我的朋友请过来”,举着与它们相等的数的同学跑过去,分别站在六个同学的后面。

  四.小结:

  师:你们知道小数的性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生回答)

  师:其实今天学习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比如:一台电视机价值2850.00元,一本书1.60元,这些商品的标价实际上就是应用的小数的性质,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注意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做一个有心人。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118)(32+47)+65=32+(+)

  3、教材练习五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

  88+104+9688+104+96

  =192+96=88+(104+96)

  =288=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下册】相关文章:

02-17

04-25

01-06

02-07

01-02

06-24

01-13

05-16

06-14

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