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热]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有序观察图片,根据提问完整连贯的讲述故事,丰富词汇"又*又*"。
2、学习利用图标的提示观察事件发展顺序的方法。
3、能注意倾听并大声地在集体中讲述。
活动准备图片四幅
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幼儿活动:
一、谈话导入你见过猴子吗?猴子最爱吃什么?你能学学猴子吃桃子的样子吗?
今天我带来了几幅图,说的是关于猴子的故事,让我们一一看。
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回答
二、根据图标和事件发展的顺序,观察理解图片内容,学习完整连贯的讲述故事。逐一出示图标,幼儿根据提问尝试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二)幼儿大胆猜测故事的发展。
(三)同时出示2个图标,幼儿根据连续提问,结伴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出示图一)图上有几只老猴、多少小猴?
他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桃树?小猴看到桃树动作怎么样,心里怎么想?(丰富词汇:又大又红)谁能根据老师的提问看着图标用连贯的句子完整的讲讲这幅图片?
教师:一只老猴带了一群小猴来到河边,看见河对岸有棵桃树,树上结满了有红又大的桃子,小猴子可高兴了,都想吃桃子,馋的直流口水,他们都想快点过河,个个急得抓耳挠腮!(出示图二)河上有什么?小猴们是怎么过河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小猴子是抢着过河的?谁能和好朋友学学他们的动作?可以用什么词说说他们的动作呢?(丰富词汇:又推又挤。)谁能根据老师的提问看着图标用连贯的句子完整的讲讲这幅图片?
教师:小猴们都想先吃到桃子,他们又推又挤,谁都不谦让,抢着过河,一只小猴差点掉进河里。老猴子急得大喊:"别挤了、这样会掉进河里的!"小猴子会听老猴子的话吗?请你猜猜故事会怎样发展?
(出示图三)小猴听了老猴的话吗?现在是怎么过河的?老猴又说了什么呢?谁能根据老师的2个提问用连贯的句子完整的讲讲这幅图片?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丰富词汇:又快又稳)教师:小猴听了老猴的话,大家排好队,一个接着一个走过了河,老猴子说:"这样真好走的又快又稳。"(出示图四)小猴子是怎么爬上树的?他们吃到了什么样的桃子?心里会怎么想?(丰富词汇:又香又甜)谁能根据老师的提问看着图标用连贯的句子完整的讲讲这幅图片?
教师:小猴们一个接一个的爬上了树,吃到了又香又甜的`桃子,心里高兴极了!
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尝试讲述。
观察图片、尝试用动作表现词汇。
幼儿学习利用图标的提示观察事件发展顺序的方法完整讲述图片。
幼儿学习利用图标的提示观察事件发展顺序的方法完整讲述图片。
幼儿大胆猜测故事的发展。
根据要求和同伴共同讲述,注意倾听。
三、仔细观察图片,幼儿完整连贯的讲述故事。
(一)结伴选择一幅图讲述故事。
(二)接龙完整讲述故事。
(三)为故事字
(四)独自观察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请你和好朋友一起选择一幅图片用我们学到的看图标的提示观察事件发展顺序的方法,完整的讲讲这个图片,要仔细听好朋友哪里说的最好,互相学习。
请每组小朋友选一个代表来讲讲你们的图片,4个人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记住要用上好听的词。
谁能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为它起个合适的名字?请你找一个客人老师,把这个故事完整连贯的讲给他听。
自己讲述并注意倾听同伴讲述。
运用接龙的方法完整讲述故事。
归纳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师讲述方法并鼓励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能遵守秩序。
你们喜欢那幅图中的小猴子,为什么?
今天我们看图讲述故事用的是看图标的提示观察事件发展顺序的方法,下次你再看图讲述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去试一试,这样会帮你又快又好的讲故事。
明确讲述方法,学习迁移经验。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情境,体会野田做哥哥的情绪变化。
2.遇到困难时,同伴间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通过游戏体验,感受同伴互助带来的快乐。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PPT课件,爬梯4张,独木桥2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你们是哪个班的孩子?你们已经是幼儿园里最大的哥哥姐姐了。那你告诉我,做哥哥姐姐有哪些本领?
二、游戏体验,感受互助带来的快乐
片段1
1.我这里也有一个哥哥,他的名字叫野田,你觉得他开心吗?
2.野田做哥哥了,为什么不开心呢?
小结:野田觉得有了弟弟妹妹,那是一件麻烦的事,所以不开心。
片段2
1.主要问题:
(1)你们觉得弟弟妹妹们能够爬到树顶吗?为什么?
(2)看看小猫们遇到了什么危险?会怎么喊?
(3)野田哥哥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野田想:我做哥哥了,我要帮助他们。于是,他伸出了手,嘿哟!嘿哟!拉了一只又一只。谁是有力气的哥哥?来帮帮他!
2.游戏:“爬树”
规则:4个人一组,商量一下,找一个力气最大的'做哥哥,其他人做弟弟妹妹。比一比哪个哥哥能够又快又安全地把弟弟妹妹们都拉上来。
3.交流游戏感受。
选哥哥时发生争议,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有人不敢爬,你们是怎么帮助的?
片段3
1.主要问题:
(1)听,什么声音?谁来了?
(2)野田会让弟弟妹妹再发生危险吗?
(3)野田哥哥先过了桥,弟弟妹妹们呢?
怎么帮助就能过去了?
2.游戏:“过独木桥”
规则:8个人一组,商量一下,找一个最勇敢的做哥哥,其他人做弟弟妹妹。然后相互帮助,又快又安全地过独木桥。
3.交流游戏感受。
你们都通过了独木桥,开心吗?我们互相抱一抱,庆祝一下!
说说刚才你们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片段4
野田让弟弟妹妹们抓住它的尾巴,大家相互帮助,走过了独木桥。
瞧,现在的野田笑得多甜呀,还记得野田刚做哥哥时的表情吗?他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三、活动延伸,情感升华
1.你们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相互帮助的事情,谁来说说看!
2.老师也捕捉到了一些镜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3.总结:生活中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关爱,这是一件多么幸福、快乐的事情!
教学反思: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一些,孩子们做哥哥姐姐这方面的体验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是很少的。然而,感受做哥哥姐姐的快乐,需要用体验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真正的在一个活动中让孩子们去体验。体验两个字,写写简单,其实真正的让孩子们有触动的那种体验还是蛮难做到的。但大班的孩子在平时的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为此,在第三次教学活动中,我加入了“营救弟弟妹妹”的游戏,即两段体育游戏(爬树顶和走独木桥),让孩子在活动中,通过游戏、通过玩,还有一些惊险的场面,让孩子们分工合作,互相商量,加深了体验。孩子们在活动当中体验,在体验当中学习,感受做哥哥的自豪与快乐。
其实,这个绘本一开始情节变化还是蛮多的,野田是从一开始不喜欢做哥哥,慢慢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最后能够喜欢上做哥哥,孩子们也是跟着这么一个线索,在一步一步融合了一些活动的过程当中,慢慢的跟着情境在不断地进行一个一个的体验。整个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很强,在活动中,他们能够将游戏中的感觉表达出来:感谢哥哥,做哥哥姐姐很快乐。点到了我这个绘本活动的主流思想,也达到了让孩子们在活动当中体验,在体验当中学习的目的。
小百科:哥哥,指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或同族同辈而年龄比自己大的男子。也指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和称呼年纪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还有年轻男子。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散文诗《家是什么》是朴素明朗的口语文体,文中的句子读来琅琅上口,整首诗洋溢着家的温馨。散文中的屋顶、灯、床、爸爸妈妈的笑脸等与幼儿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符合大班幼儿的想象,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因此选其作为大班幼儿文学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诗的意境,大胆用诗化语言表达自己对家的向往、尝试纺编个别诗句。
【活动目标】
1.体验散文诗所表现的父母的关爱之情和家的温馨。
2.尝试仿编诗句,能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家的温馨。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全家福"图片展示板、挂图、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看"全家福"照片,让幼儿互相讲述照片的故事,分享家的.幸福,体验爸爸妈妈的爱。
师:这里有小朋友们带来的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照片,现在请你们和好朋友一起说一说照片里有趣的事。
二、结合课件,感受并理解散文诗。
(一)教师朗诵散文,让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师:听了这首散文诗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二)教师运用课件、结合图片,让幼儿用诗里的语言描述家的温馨。
师提问:1.散文诗里说家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2.有了灯、有了屋檐、有了床小朋友就会怎样?
(三)幼儿结合图片、课件学习散文诗。
三、幼儿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家的温馨、幼儿仿编个别诗句。
(一)师提问:家还可以是什么?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二)幼儿尝试用诗化的语言彷编诗句。
(三)结合幼儿创编提供相关图片彷编散文。
【延伸活动】
语言区:提供有关图片让幼儿学习续编"家是什么"。
美工区:绘画"我的家"附散文:
家是什么?家,是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
有了灯,不再害怕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有了屋檐,不再担心风吹和雨打。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觉,做个美美的梦。
家是太阳,爸爸妈妈的笑容,是温暖的阳光。
教师自评:
综观整个活动,活动过程的设计始终围绕目标,各环节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教师采用直观教学法,结合课件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诵散文诗,并利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并利用精美的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的用语言表达画面上的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并适时的运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激发幼儿对"家"和"亲情"的美好体验和情感共鸣。
专家点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路是比较清晰,从倾听、欣赏--准确记忆--学习朗诵--脱离图谱--自由创编--朗诵表演。从步骤上、难度上层层递进,幼儿行为积极,思维活跃,乐意参加彷编活动。整个活动,幼儿在审美中模仿、在模仿中创造、在创造中提升,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建构了自己的语言、创造了自己的文学,最后也实现了语言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反思:
综观整个活动,活动过程的设计一直围绕目标幼儿园散文诗教案怎么写,各环节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法,结合课件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诵读散文诗,并运用颇具启发性的问答引发儿童思考,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并运用精美的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的用语言表达场景上的内容,感受诗词所抒发的语言美跟诗意美,并适时的利用充满启发性的回答激发幼儿对"家"和"亲情"的幸福感受跟爱情共鸣。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够分清儿歌里的平翘舌音。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3.通过回忆打造小树林的过往,学会保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1.打造小树林的过程实录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小树林打造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小树林的打造过程。
师:这两张图片是哪里?是同一个地方吗?
师:小树林里发生了哪些变化?都是谁来帮助我们的小树林变得这么美丽呢?
(引导幼儿回忆打造小树林的过程)
二、中间部分
1.师:今天老师也为我们的小树林编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树林,你好》。你们想不想听?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师:你听到儿歌里的树林怎么了?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展示树林变化过程的图片。)
3.根据图片学习儿歌《树林你好》。
(1)师:小树林里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
(2)师:有哪些人来帮助小树林,让它变得更美丽呢?
(3)师:我们在小树林里做了些什么来让它变得更美丽的呢?
(4)师:现在的小树林变得怎么样了?你觉得小朋友在小树林里玩游戏的话会怎样?
(5)师:小树林和之前相比,增加了哪些好玩的东西呢?
(6)师:除了吊床、滑梯和木屋,小树林里还有哪些可爱的大自然朋友呢?
(7)师:那这么美丽、有趣的小树林,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呢?
(8)师:这首儿歌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做为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见到客人要说(你好),是的,那见到美丽的'新小树林,我们也要说(树林,你好),现在你们来猜一猜,这首儿歌的名字叫做什么呢?(《树林,你好》)
(9)师: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完整地朗诵一下吧!
4.教师与幼儿一起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师:这是我们一起打造的新小树林,所以我们朗诵这首儿歌时的感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形容一下自己的感情,如激动、自豪等)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朗诵一下《树林,你好》吧!
5.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朗诵兴趣。
(1)教师抽掉部分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
(2)分组有感情的朗诵。
三、结束部分
师:刚刚儿歌的结尾说:大家都要保护好,那我们怎么做才可以保护好我们的新小树林呢?
(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保护小树林的方法。)
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想了好多来保护小树林的方法,那下次我们就来一起试一试吧!
儿歌:树林,你好
小树林里脏兮兮,
大家都来做整理。
一起捡走小叶子,
再来种下小种子。
小树林里好有趣,
吊床滑梯和木屋。
小花小草和小鸟。
树林你好,树林你好,
大家都来保护好。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根据《指南》科学领域水平目标中提出:“尝试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结合领域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相反的,乐意在游戏中根据变化寻找反义词。
2、能听清指令,遵守游戏规则,愿意在集体中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生活中很多东西是相反的,会寻找反义词。
活动准备
1、音乐《高人和矮人》
2、表示相反特征的的图片及实物
3、《猫的一家》PPT
4、大、小不同的棒棒糖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
师:跟着音乐做一做高人和矮人的动作,到高人音乐的时候,小朋友们把手举高高,到矮人的音乐时,弯腰低头。(让幼儿初步了解高矮的意思是相反的,它们是一对反义词。)
师:请两位小朋友来表演一下啊,我播放到高人的音乐时,请你们将手举高高,到矮人的音乐时,弯腰低头,开始。
师:刚才我们是根据音乐来做一做动作,那现在,我要增加难度啦,在听到高人的音乐时,弯腰低头,到矮人的音乐时,把手举高高谁想要试一试?来,请到前面来,准备开始哦,听音乐。
好厉害呀,小朋友们为她们鼓鼓掌,棒棒棒,你们真棒!
(二)实物展示,直观了解
(出示实物棒棒糖,让幼儿直观的了解反义词大、小。)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棒棒糖。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棒棒糖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它们都是一样的粉色,上面有一颗草莓的样子,棒子都是白色。)
师:再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它们一个大、一个小)
师:你太棒了,一下就发现了这两根棒棒糖的秘密,它们一根大、一根小,大和小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所以我们就叫它们反义词。
(三)借助课件,了解反义词
播放课件《猫的一家》,出示图片1,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藏有很多秘密的图片,谁想当一个小小的侦探,来找出这些秘密?如果你发现了里面的秘密,不要大声的说出来,举起你的小手来和老师分享好吗。
师:请这位小朋友说一说,举手很快呀,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发现了图片里的什么秘密。
(有的东西很大,有的东西很小)
师:你说的很棒,但是你没有告诉老师什么东西很大,什么东西很小,要是能说出什么东西很大,什么东西很小就更好啦,想要再试试吗?(引导幼儿完整的进行讲述。)
出示图片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并完整讲述自己发现的秘密。
师:这次请一位小女生来试试看,要用完整的话说出你发现的秘密哦。
幼:老师,我看到里面有苹果,一个在桌子上,一个在桌子下面。
师:你能告诉我们你发现的这个秘密里的反义词是哪两个吗?(我不知道)谁能来帮帮这位小女生,你去找一位好朋友帮帮忙好吗?(老师我知道,是上和下。)
PPT里面还有哪些,是和高矮一样意思相反的词语呢?
用观看投影片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后,尝试着发现PPT中更多的秘密,说出一些新的反义词。
(四)声音辨别
打开PPT链接的声音(快速跺脚和慢慢跺脚的声音)
师:咦,这是什么声音?(跺脚的声音)他们是怎样跺脚的呀?(小朋友根据声音自由的跺跺脚。)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试一试,看你和我们听到的跺脚声音是不是一样的。(小朋友根据听到的自己跺跺脚。)
师:他刚才跺脚的声音和我们再PPT里面听到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呀?怎么不一样的呢?(他一直很慢的跺脚)那谁要再来试一试?这位小朋友和我们听到的跺脚的声音一样吗?(和里面的一样,一会快一会慢。)是这样吗?那我们一起跟着声音来跺跺脚,看看是不是一会快快跺脚一会慢慢跺脚就和它发出的声音一样啦!
师总结:那现在老师告诉小朋友哦,我们刚才跺脚的“快”和“慢”也是意思相反的哦,它们也是一对反义词。
(五)自主探索,深化理解
师: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材料在桌子上,现在请小朋友们回到桌子边,去看看、摸摸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东西,找找他们藏着的小秘密。
(让幼儿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捏一捏、拎一拎、尝一尝,来感知、探索、发现问题,知道教师提供的尝试材料中有几种相反的特征,让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认识反义词。)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去找过了,谁愿意和老师分享一下你发现的小秘密?好,请你来。(我刚才摸的是桌子上的两块抹布,它们一个是凉的,一个是干干的)
师:你好厉害呀,一下载就发现了两块抹布的秘密,但是老师要问你哦,有一块抹布是凉凉的,那它为什么凉呢?(因为它是湿的)对呀,它是湿的,所以凉凉的,那么湿和干的意思就是相反的,它们就是反义词,就是我们要找的小秘密。现在你想完整的和我分享一下这个小秘密吗?(引导幼儿完整的讲述出湿和干是一对反义词。)
师:再请一位小朋友来分享一下你发现的小秘密。
(六)在游戏中让幼儿表达对反义词的理解
1.游戏:和我说的`做的不一样
师:刚才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小秘密,知道了“高和矮”、“大和小”、“湿和干”、“胖和瘦”、“上和下”、“远和近”等等都是反义词,那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和我说的不一样”。我和张老师先给小朋友示范一下,要仔细看哦。
我:我说大。张老师:我说小。我:我说高。张老师:我说矮。我:我说上。张老师:我说下、、、、、、
现在小朋友们了解这个游戏的玩法了吗?那我们来试一试。小朋友们和老师来比一比。师:我说湿。小朋友们:我说干。师:我说里。小朋友们:我说外。师:我说多。小朋友们:我说少。
2.游戏:找朋友
师: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识字卡片,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位小朋友拿“大”的识字卡,另一位小朋友就要拿“小”的识字卡;一位小朋友拿“上”的识字卡,另一位小朋友就要拿“下”的识字卡。以此进行游戏。(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及时的给予指导。)
(七)活动延伸
1、美工区根据相反词创作的意思相反的作品可以拿回家一起分享,告诉爸爸妈妈你创作的是哪一对反义词。
2、可以跟小朋友互相交流、合作完成游戏“和我说的不一样”、“找朋友”。
3、跟妈妈上网看看更多的反义词图片等,拓展知识。
活动总结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电教手段、以及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身边的反义词,通过激发好奇心,让他们很快的对反义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在活动中,我始终以大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并积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认识,通过看听想说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使多数幼儿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基本唱出豫剧韵味,能跟着教师唱准下滑音的曲调。
2、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动作表现男子汉、解放军操练的动作。
3、通过歌表演,理解、表现男子汉的形象。
重难点:
初步学唱歌曲,能基本唱出豫剧韵味,能跟着教师唱准下滑音的曲调。
活动准备:
1、歌曲磁带、录音机。
2、幼儿用书《小小男子汉》。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录音磁带,幼儿完整地欣赏歌曲《小小男子汉》。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曲——《小小男子汉》,我们一起来听听。
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听过歌曲后的感受。
师:这首歌和我们以前唱的歌有什么不同?这首像戏一样的曲子叫豫剧。
2、幼儿学习歌曲。
教师范唱,幼儿倾听并理解歌词内容。
师:刚才老师唱的`豫剧里,你听到了什么?说的是什么事?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教师再次范唱,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豫剧韵味,听出下滑音的曲调。
师:豫剧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谁能来学学看?
幼儿跟随教师演唱,在教师向下手势动作提示下唱准下滑音曲调,重点强调并练习"男"、"解"的豫剧发音。
师:我这样向下的手势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手势,你们唱歌时应该怎样?谁能来学一学?
3、幼儿创编歌表演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逐句创编动作,幼儿重点练习创编男子汉的动作和解放军操练的动作。
师:豫剧《小小男子汉》,讲的就是小小男子汉的事情,你觉得男子汉是什么样的?我数3下,每个人摆一个男子汉的动作造型。预备——1、2、3,停!(幼儿摆出各自认为的男子汉动作造型。)教师归纳、整理幼儿创编的动作,幼儿随教师完整地表演。
师:刚才你们的动作都编到了豫剧里,这次让我们一边唱一边表演吧!注意做动作的时候一定要像解放军叔叔一样用劲、有力、整齐。
幼儿自由散点表演,唱到最后一句时,能随着节拍左右摇摆,表现男子汉的形象。
师:小小男子汉们!我们一起到空地方去学解放军操练一下吧!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09-01
09-02
11-27
11-27
01-07
03-31
03-31
09-22
09-24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