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减法,继续感知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走了”、“还剩”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独立将三幅图连起来,表达其中的含义。
活动反思:
活动准备:
1. 教具:有关4的减法图三幅。视频仪、电视机。
2.学具:幼儿数学操作材料p25,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4的分合。集体、个别与老师口头对4的`分合。
二、学习4的减法。
(一)、学习4的第一组减法。
1.教师依次出示3幅图,(小鸡在草地上),请幼儿用完整句讲述每一幅图的意思,注意提醒幼儿用正确的词(走了,还剩)表达图的含义,可以多请几个幼儿说一说。
2.请幼儿说说每一幅图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为图列出算式。
3.集体读算式。
(二)、学习4的第二组减法。
教师直接将3幅图出示,(天空中的飞机),让幼儿观察后用完整句表达,并列出算式,集体、个别讲述。
(三)、学习4的第三组减法。
也是直接出示三幅图,最后一幅打上问号,让幼儿编出题目,(河里的小鸭子),方法同上。
(四)、集体读4的三个减法算式(4-1=3、4-2=2、4-3=1)
三、操作活动。
1.看图列减法算式。
教师先讲述做法,然后让幼儿操作。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启发幼儿用 “吃了”、“还剩”等词汇,讲一讲三幅图的含义,再将算式填写完整。
2.将分合式填写完整。(方法同上)
四、评讲
集体检查做的对不对,请个别幼儿上来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操作的(放在视频仪上)。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目标: 在赢糖果的游戏中,体验和运用7以内数的组成经验,尝试从颜色和数
量两个纬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体验游戏乐趣。
准备: 红、黄、蓝三色糖果若干; 红黄蓝三色圈各一个;
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 数字卡片3-7;
骰子1个(六面的数字可以插片更改);
过程:
一、 导入游戏情境,引发兴趣:
l 引导观察游戏材料,推理游戏玩法:
主要提问: 这里有些什么材料?
根据这些材料想想,游戏可能是怎么玩的'?为什么?
骰子和数字卡片有什么用?
l 梳理讨论的游戏规则:
A 骰子掷出数字几,就拿几粒糖(颜色不限),放到相应圈内;
B 一个圈里相同颜色的糖数量正好为数字卡上的数字时,就能取走糖,放到自己的篮子里。
二、 尝试游戏,体验数的组成
l 骰子(三面为“1”、三面为“2”),了解幼儿是否有目的地挑选糖果。
主要提问: 你想扔到数字几?想拿什么颜色的糖?为什么?
l 熟悉游戏规则后,进一步引导幼儿想办法拿更多的糖。
主要提问:他扔到这个数字,有什么办法可以一下子拿到 * 颗糖?
l 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变换骰子上的数字,以及赢到糖需要的数量。
(第一次赢到糖的数量变为“5”,第二次出示“6”、“7”两张数字卡,让幼儿选择)
三、 延伸活动:
l 请每个幼儿数一数,自己盒子里有几粒糖,比比谁最多;
l 提示幼儿想到与另一半同伴分享,并提醒幼儿不要一下子吃太多糖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一、目的:
1、培养幼儿的倾听力。
2、学习动物的叫声。
二、准备:
1、五种动物的图片、挂件。
2、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
3、图谱一张。
三、过程:
(一)放动物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1、“你们想去森林里玩吗?”那我们就坐着火车一起去吧。
2、幼儿坐到位置。
3、“森林晨的小动物听到小朋友来玩,非常高兴,听,它们来欢迎我们了。”
4、放录音一遍。
5、“你听见有哪些小动物来欢迎我吗?”(幼儿自由说。)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听出来了,它们是小猫,小狗,小鸭,公鸡,青蛙。
(二)学小动物的叫声。
1、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1)放录音。
“你听到是谁的声音呢?”
“那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吧。(出示图片)”
“它是怎么叫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叫声吧。”
“谁愿意把你学的叫声,来叫给大家听一听呢?”
(2)每次叫四五个幼儿。
2、依次学习以下几种动物的叫声。
(三)游戏。
1、幼儿自由选挂件。
小动物来到我们班了,那你们喜欢谁呢?你可以自己去选小动物,但是小动物要我告诉大家,你们去选它们时,要一边学着佗们的动作,一边学着它们的叫声,如果小动物没有听到你学它们的动作,你学它们的叫声,那小动物就不请你了,知道了吗?
2、开始游戏。
现在你们都到了小动物家里了,都成了动物宝宝了,老师就请动物宝宝们来做游戏,当你听到录音机里是谁的叫声,就请这个小动物站起来把你好听的'叫声叫给大家听好吗?一种声音一次。
3、放录音,游戏一遍。
现在,小动物都听到自己的声音站起来,那我们再来听一听这回录音机里放的是谁的声音,听到是谁的声音,就请这个小动物一边发出声音一边做动作,坐回自己的家。
4、放录音游戏一遍。
(四)看图谱,学儿歌。
森林里的其它动物看到你们今天这么能干,它们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老师念儿歌一遍。
②引发兴趣,这首儿歌里有五种小动物的叫声,是不是有和你一样的动物呢?
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③幼儿跟念儿歌一遍。
小结:今天,动物宝宝学会了自己的叫声,又学会了好听的儿歌,现在,请被请到的动物宝宝跟我们到外面去做游戏。但是请到的小动物要一边学叫声一做动作到我们这边来,听到了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知道球体、圆柱体的名称,并学习他们的主要特征。
2.寻找并能区分生活中与球体、圆柱体相似的物品。
活动准备:
1.圆形卡纸,球体、圆柱体实物各一个,课件。
2.幼儿人手一只球体和圆柱体玩具。
3.货架3个,各种球体和圆柱体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球体和它的特征。
1.今天2 位客人,(出示球体)看,来了第一位客人是谁?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幼儿学说)
2.球体是什么样子的?
3.球体带来了它的朋友,是什么?
4.球体和圆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5.他们在玩转一转的游戏。(课件)圆形转一转后,看上去都还是圆圆的吗?球体呢?
6.总结球体特征一。学说:球体,不管从哪一个方向看你都是圆圆的。
二.认识圆柱体和它的特征。
1.现在来的是第2位客人(出示圆柱体)它是球体吗?它叫什么?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的两头有2个圆形,这两个圆形一样大的特征,并学说。
4.引导幼儿换一个方向观察,引出圆柱体上下一样粗的特征,并学说。
三.滚一滚,比较球体、圆柱体滚动的不同特征。
1.每人拿一个球体、圆柱体滚动,观察他们的.滚动方向。
2.教师小结
(1)圆柱体的特征二:圆柱体只能朝一个方向滚。
(2)圆柱体只能朝一个方向滚。
四.寻找并辨别生活中像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1.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称为球体的东西有很多,有哪些?
2.这是什么?橄榄球是球体吗?为什么不是?
3.轮胎是球体吗?为什么不是?
4.生活中也有称为圆柱体的东西,有哪些?
5、这个花瓶是圆柱体吗?为什么不是?(观看课件)
6、鼓是圆柱体吗?为什么不是?
五、帮超市摆放物品,进一步辨别。
1.小猫开了家超市,这是她其中的两个货柜,上面贴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师幼一起辨别一些物品并摆放。
3.幼儿摆放。
4.师幼共同检查。
5.总结。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 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环境创设: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长短直尺、卷尺、三角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测)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在记录纸上记录)?什么方法测量的?
(2)、(选择用绳子测量的)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有的测底部、有的测中部)
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测:用尺无法测量高度时可目测)·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直接测量)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12-06
08-01
12-06
08-11
07-26
08-11
08-02
08-07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