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
“它唤醒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知名作家南方朔曾这样评价本书。在本书的开篇就提出了一系列看似简单却又令人深思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上是否有上帝和灵魂?”当我们还在孩童时期时我想我们都有过这些或者类似的思考,或者算不上思考,只是出于最原始而纯粹的好奇,但后来为什么我们不再关注于这些问题,答案是好奇心。
其实每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不论身处哪一个时代,不论身处何地,他们的关注点都是起源于这些看似很“愚蠢”的问题,就是人的起源,世界的起源,人生的终极意义等等。他们是如此的勇敢而执着的探寻这真理与实践的奥秘,正如一些人口中所说的,哲学的世界亦梦亦幻它像一个个不可思议的神话却又源于我们身边一切普通的事物。
在阅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我已经不知有多少次被里面的内容所迷惑,以至于我根本不知道它在述说些什么,直到最后坚持到最后,又回顾了许久,才发现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其实它的主角并不是苏菲或是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而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亲。苏菲和她所处的整个世界其实是席德的少校父亲笔下的一本书作为给席德德生日礼物。而令人感到诡异德是苏菲和艾伯特也慢慢德感受到这个“上帝”的'存在,也知道了她们世界一切的命运都掌握在席德的少校父亲的手里,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她们逃脱了少校所掌控的世界。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充斥着一种微妙的感觉,不经让我们联想到是否我们也同苏菲一样是“不真实的”,让我们也开始思索。
世界就像魔术师帽子里面的小白兔,所有人都生活在安逸的毛皮底部,只有哲学家才会踏上危险的旅程,努力的回到毛皮顶端,去探索世界的奥秘。在没有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几乎已经把好奇心深埋于内心,但了解苏菲和艾伯特之后,我的好奇心也被慢慢从内心深处被拉出来了,也不经开始思索自己短暂一生的意义,正如斯蒂芬霍金说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它是基于每个人不同思考模型被定义出来的,每个人的际遇都是不一样的,从而导致每个人的人生意义是不同的。
我开始去思考,去探究,同时关注斯蒂芬霍金,乔斯坦贾德等思想家,哲学家对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理解了爱因斯坦的广义和狭义相对论与牛顿力学定律与万有引力的关系,与大爆炸宇宙论的关联。正是《苏菲的世界》带我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本书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更是点滴相印。“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存在吗?世界从何而来?”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2
冬天,校领导给我们每位老师赠了一本《苏菲的世界》,希望我们能从这本哲理性的书籍中收获非凡。零零散散一个冬天,早自习的间隙,一个假期,读了《苏菲的世界》,读起来有些艰涩、枯燥。常言道: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眼,丰富阅历,益于人生。我坚持读下来,也从中读懂一些人生哲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层层谜团一股在她眼前展开,使她不得不开始注意起这些恶作剧般的问题,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淌徉在这个充满哲学的世界里,她开始不断思索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书中更是有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了解,更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垢印刷机。更让我们学习到康德黑格尔,弗伊德甚至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3
苏菲最开始接触到的哲学问题是‘你是谁’和‘世界从何而来’。这个问题自己一直在思考,也增加了我看这本书的兴趣。还有,书的开头出现了要苏菲转交给席德的信,这些都设置了悬念,也让我们渐渐踏入哲学的世界。有许多哲学我们无法通过查资料得到确切的答案,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并且那些哲学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我们的思想更加自由。
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贯穿哲学发展的过程,也让我们自己了解了哲学方面的历史,了解了哲学家们的思想。我了解了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及伊比鸠鲁学派与苏格拉底哲学的渊源,还有神秘主义、印欧民族、闪族文化。
看过后我才觉得《苏菲的世界》真的是一本很好的哲学思想启蒙的书,现在的小学生也应该开始了解哲学方面的历史了,这本书有益于开启小学生的智慧,使他们的眼界更宽阔,精神领域更加富有内涵。并且书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要远比课堂上学习哲学时多得多。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给我的教学,我的生活提供帮助。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4
《苏菲的世界》终于读完,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在此,写下自己的感受。
本书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少女苏菲在某天回家发现了一封信,上面没有寄信人的名字,也没有住址。于是,苏菲在这封信的背后,在一个导师的指导下,解开一个又一个世界谜团。
读后的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书中为了向大家解开世界疑点,触及的内容很多。从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一样的时期,都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的贡献是什么,他们主要评论的标题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的做了解说。每个标题都点出了该章节的主要内容,或给该书增加了很多疑点。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我受益匪浅。"人生只有经历磨难,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必然的"。书中的许多疑问我也想过,但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太过于生疏。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让我解开了哲学的奥秘,了解了哲学家的事迹,也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5
当我看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我就被书中的苏菲的经历深深的吸引,那么多的问题、那么多的疑问、那么多的奇妙神奇的事情,苏菲的疑问似乎就是我的疑问,我真的想搞明白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带着疑问和好奇,读起了这本书,这是我看过的比较厚的一本书,也是我看的最入迷的一本书,每当我看起这本书,好像我自己就是苏菲,我走进了苏菲的世界,带着那么多搞不懂的问题,认真的看了起来。
最后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但是那么多的问题好像还没有搞明白,我不知道为什么把自己当成了苏菲,我很想从书中找到答案,有答案吗?你能告诉我吗?…
爸爸说,这是一本哲学的书,什么是“哲学”?我要去看第二遍。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觉得还挺有点味道,淘来给女儿看看,不知道她能看出什么名堂,这是一本充满哲学的书,理解起来还是挺有难度的。
谁知女儿看了两日,非常着迷,还问起了一个个奇怪的问题,我也加入了《苏菲的'世界》认真的研究起来,一个个哲学问题把我也吸引了,想想我们何尝不是也在心里问着同样的问题,只是生活的磨砺早就忘了那一份的童心。这次能和女儿同时在看一本书,让我获得了些启发。
不指望通过这本书让女儿能明白多少哲学的道理,希望能通过苏菲的世界让女儿明白好奇和疑问是探索未来世界的动力。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6
永远的追问,你是谁?
就是现在,快去照镜子,从什么时候起,你认可了你就是你。是由这副皮囊和思想所构成的。人的长相一直在变呢,人的想法更是稍纵即逝,明天的你与昨天的你,真的是一个人吗?如果你进入深山老林中离世索居你并面目全非,那别人还会认为你是你吗?
永恒的追问,世界从何处来?
是诸神创造的吗?是“上帝”创造的吗?是在一瞬间产生还是恒久不变的.呢?
你是不是觉得这些问题太过深奥,而且问这些问题的我像一个傻子?
可这就是十四岁的苏菲遇到的问题,她接到一封神秘的来信,陌生的来客自称愿意当她的哲学老师。带她思考新的问题,而她也被家里当成了怪人,是不是吃错了什么药才开始这么想。
世界就像魔术师帽子中的兔子,我们就像寄居在皮毛中的微生物,大多数人沉溺在温暖中,而哲学一位位竭尽全力往上爬,企图将魔术师看个清楚的人。苏菲知道了,这位神秘来客是将她从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救下来的人。
不要说环境的压力有多大,哪怕我们住在下水道里,我们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祝福我自己以后能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7
苏菲和大多数临近十五岁的姑娘一样,有着自己的烦恼与秘密小天地。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些喜欢她并且她也喜欢的小动物,生活平静,平静得不起丝毫波澜。
直到有一天放学回家,她在信箱里找到了一封特别的信——没有署名,没有地址,上面写道:“你是谁?”从此,苏菲开始了她神奇的哲学之旅,了解了许多哲学家。最后她与她的哲学导师艾伯特逃出书本,开始新的生活。
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在读《苏菲的世界》之前,认为哲学极其晦涩难懂,神秘莫测,而学了又没什么用。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明自:哲学真是一门神奇而又好玩的学问。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地讲述了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等人的哲学主张以及哲学的意义与发展。全书语言浅近,比喻新奇。其中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比喻:世界就像是从魔术师礼帽里拉出来的兔子,普通人安居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而哲学家则在兔子的毛尖上眺望与探索。也正是这样,普通人对于自己所看到一切深信不疑,或是对书本上的深信不疑。但哲学家则不同,他们面对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永怀好奇与探索精神,试图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换句话说,哲学家们想看清兔子的全貌,甚至是魔术师的面貌,他们的思想,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在普通人之上。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哲学家。要永远保持好奇心——对周遭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无论是你接触过的还是你没有接触过的,谁又知道你接触的是不是真的呢?要试图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去探索,不可照搬书本,毕竟那不是你思考的产物。
哲学就是一门神奇的学问,它引导人们对事物进行探索,以大智慧为人们指点迷津。它像一位长者,为渴求知识的人们提供最好的机会与帮助。
我愿像苏菲一样,在哲学的道路上永怀好奇,永远前进,站在兔子的毛尖眺望、思考,看清兔子的全貌甚至是魔术师的面貌。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8
哲学不是万灵丹,但是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将会陷于心灵之封闭与终结——在书的前页,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似懂非懂,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便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
苏菲——哲学家艾伯特的学生,少校书中的女主角,与席德同生日的女孩。故事围绕哲学,从伊甸园伊始到神话故事的更替,从希腊文化到文艺复兴,从书中走到书外。一位位历史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马克思等等,他们走入苏菲的世界,走入席德的世界,也走入了我的世界。书中的故事很奇妙也很真实,很有趣同时富有哲理。
以前的我向来对哲学没有多大兴趣,对哲学问题更是不想思考,可当我又一次看到“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哲学经典问题和艾伯特的诉说,我也不禁思考起来如今的我已有十九岁,正如书中所说,越来越觉得生活中的种种都是理所当然,不觉得它们奇怪也不会怀疑它们的存在,似乎我也开始从兔毛尖走进了兔毛里,好奇心少了,探索的心思也少了。
可随着对苏菲的世界的了解,我好像逐渐找回了幼时好奇的感觉,也不会担心问出“为什么”会遭人笑话。因为,学习知识不仅是漫长的过程,更是不可笑的过程,能学到东西被人笑话一下又何妨?况且疑问的精神本身就是需要挑战现实和世人的勇气。艾伯特告诉苏菲,他们只是少校书中的`人物,是不真实的,席德能读到他们发生的一切。这样的故事真的很有新意,甚至挑战者读者的想象力,读书过程中我也会怀疑自己是否也是某人书中的人,也是虚拟的人,也可以见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小红帽们,这实在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
《苏菲的世界》吸引我的不仅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且其中写入的哲学家的故事和历史文化,它们实在非常吸引人。我从未如此接近哲学家们,更未想到仅是从一本小说中就能了解。当苏菲和艾伯特逃离少校的书,进入到席德的世界,我既惊又喜,生命看似一切已注定,但若你有心改变现在的生存状态却是能实现的。
书中有些话我是极为喜欢的。“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的来到世上一般。”生命的悲欢离合就是这样,莫民奇妙却十分珍贵。“你不可能知道一个人是否爱你,你只能相信他爱你或希望他爱你。”大多数人相信爱情,却怎样也摸不透彼此的心,所以爱就只能相信。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有关哲学的书,也是一本具有教育意义的书。我喜欢她的世界,也希望今后的我能像苏菲一样,对未来的生活积极、勇敢、充满好奇心与探索心。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9
谈之哲学,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极其深奥的问题,说实话,在看这本书前,我也有这样的感受,这种心理迫使我不得不翻开这本书,去探究它其中的奥秘。看完之后,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感受从我心中升腾而起——感到世界是那样的大,我们就是身在其中的一只小蚂蚁,也感到自己仿佛不是身在其世界,而是感到我们正在用心与世界面对面的交流。
这本书的作者是乔斯坦·贾德,以《苏菲的世界》一书,奠定全球十大作家地位,他的书还有很多,我也很喜欢,《纸牌的秘密》和《玛雅》就是其中的两本。
这本书讲的是一位叫苏菲的十四岁少女正在过着与常人一样平淡与普通的生活,一封奇怪的信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以及一个十四岁少女的内心。“你是谁?” “世界从哪来?”一些看似普通的问题,却让苏菲大伤脑筋,在一位神秘的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学会思索,她运用少女先天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刚买这个书的时候,我的兴趣并非很大,随手翻了几页,可是没想到一下子就看上瘾了。这本书不与其他的小说一样,也只因单纯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们,更是对哲学以美的享受,一本哲学启蒙书,使我受益匪浅。我们生活的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场戏法要数十亿年才变得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
我在读这本书时,在讲的哲学知识的时候,我仿佛与苏菲一起到了那个年代,如同身临其境,有趣而又神秘的哲学知识。在世界的身旁我是如此之小,但是,我虽然小,可我对这个世界有浓厚的兴趣,我会成为那个魔术师,站在世界的上方去看世界。去探索哲学,研究哲学吧,他会使你有非同凡响的感受。
苏菲那种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遇到任何困难她都不退缩,永远心中都存有一个“为什么”,而我就没有那种精神,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算了吧,别人也没有做到,我没有波要去做,可苏菲并不这样想,只要遇到困难就一定会去想怎样解决,而不是放弃,我们应该学习苏菲的那种精神,多观察、多思考、多问一个为什么,你就会与苏菲一样优秀!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他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充满智慧的我们应该多当那个魔术师,去挖掘世界那个你不知道的地方。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0
马儿为什么叫马,何为马,在没读着本书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能是某一时间,爸爸妈妈拿着一张图片或是我偶然间从电视上见到这种东西,爸妈对我说,那是马儿,我从此就认识那是马了吧,每天总会见到许多人,许多事,我却从未提出一句:为什么?不只是我,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对此,作者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宇宙就好想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
我们都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服的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只有哲人,不停的顺着兔子的细毛向上攀爬着,想探究魔术师的秘密。我们比哲人们缺少的只是一颗好奇心,一颗智慧的头脑。
哲学家们不停的爬着,同时也不停的呼唤着沉睡的人们,他的呼唤只能唤醒少数有头脑的人,而赢得大多数人的厌恶,苏格拉底最总最终将生命献于哲学服毒自尽,耶稣亦如此。我佩服他们的勇气于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德谟特里克斯在没有任何先进设备的情况下,仅靠好奇与思索提出原子理论,柏拉图的两个世界论,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两千年,中世纪,浪漫主义。
慢慢我陷入整个欧洲哲学史,开始时很茫然有很多的不了解,越来越发现,其实哲学离生活并不远,我可能不了解一些地域,一些风土人情,但思想是没有限制的。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互通的.。苏菲最终只是希德书中的一个虚拟人物,我们又是谁呢,苏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也唤醒我们生活的智慧。十三岁第一次读苏菲,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会收获更多。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1
至此,《苏菲的世界》中主要的哲学人物及其思想就全部介绍完了,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早期的自然派哲学家关注的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变化,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万物之源,而是世界是“流动”的还是不变的。德谟克里特斯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动的,但流动的背后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最小单位,即原子。
古典派哲学家苏格拉底比较关心个人与他在社会中的地位,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柏拉图过于强调理性,他是理性主义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感官察觉的事物,他强调感官先于理性。
希腊文化主要经历四个学派。犬儒学派认为一切天注定,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斯多葛学派认为物质与精神不可分割,与柏拉图相反,是一元论者。伊比鸠鲁学派强调人要即使行乐。新柏拉图学派认为人是二元造物,但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
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承认柏拉图有关永恒理型的看法,同时相信人有灵魂。圣多玛斯自称可以用理性证明上帝是存在的。中世纪的哲学多少有些愚昧,直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们的思想才逐渐解放。
十七世纪又称“巴洛克时期”,辩论的话题围绕精神与物质展开。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同时存在且互不影响,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与之相反,斯宾诺莎是一元论者,他将大自然与万物的情况简化为一个单一的实体,这个实体同时包括精神与物质。
十八世纪盛行经验主义。洛克过多强调感官经验,并且将感官的性质分为“主要”与“次要”两种。休姆认为人有两种知觉,一种是印象,一种是观念。并且他将概念分为单一与复合两类。柏克莱相信人有“灵”,亦即天主。他认为,我们周遭的世界与我们的生命全都存在于天主之中,他是万物唯一的原因。
启蒙运动时期康德将理性主义者与经验主义者的观点综合起来,认为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他使哲学走出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僵局。
浪漫主义时期,谢林主张将心灵与物质合而为一。黑格尔认为世间没有“永恒的真理”,我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他还指出每一种新思想都要经历“正”、“反”、“合”三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黑格尔过于强调绝对精神,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
个人主义者祁克果反对浪漫主义者的理想主义与黑格尔的历史观。他认为世间唯一重要的事只有每一个人“自己的存在”,我们不只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十九世纪流行自然主义。马克思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基础的产物。达尔文则证明人类是生物逐渐演化的结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则发现人们的行动多半是受到“动物”本能驱策的结果。
最后,二十世纪主要是存在主义。尼采认为我们应该重视生命本身。萨特认为存在主义就是人文主义,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2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是一本哲学启蒙书,我之前有看到过,不过我一直对这些东西不是很感兴趣,一直没有坚持读下去,想要借这个一起读书的机会把它坚持读下去,毕竟我是一个很被动的人^_^
一《伊甸园》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不知道从何而来的世界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每个人都会迎接到的死亡来临之前,我想要扮演好亲人,朋友,同事……也许以后还会是爱人,母亲等等等等的角色。扮演这些角色我甘之如饴,我喜欢这些角色带给我的快乐哪怕是难过。也许在不知不觉中我还扮演着一些我压根没有注意到的角色,希望自己能够很好的胜任这些角色。
二《魔术师的礼帽》哲学这个东西对我来说一直是遥远的,我一直都是那个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待在舒适安逸的毛皮深处不乐意往上攀爬。我也曾好奇过人类从何而来,即便现在我也依然有一些可怜的快要被消磨殆尽的好奇心在骨子里呐喊,但是我很难再有那种探索这个世界的劲头。不知道哪根懒筋抽的:-P
三《神话》读这章的时候我在想这些神话就是人们解释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时编造出来的故事。因为我读故事的第二天我就在为一个我不知道的事情编造一个原因,也许原因是不对的,但是当时我信服了,如果记录且流传下了的话说不定也是神话了^_^
四《自然派哲学家》哲学家是很聪明的,他们能够很耐心的从一些我们都观察到的,很平常的东西或者事件中感悟出人生哲理,而且有时候环境真的很重要,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哲学家很多都是在一个地域或者在一个地域待过。最喜欢苏菲学习哲学得到的结论:哲学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到的,但也许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以哲学的方式思考。嗯,辩证的,理性的思考。
五《德谟克里特斯》这个章节讲述了原子理论,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原子,还学习了分子和质子。关于事物的组成其实我是不关心的,因为它已经组成了,再想也不会把小猪变成小狗啊。嗯我就是这么一个现实的人,哲学家如果有我这么个学生的话估计会头疼吧^_^
六《命运》你相信命运吗?我以前和我一个同事(很佛系的一个叔叔)讨论过命运这个话题,其实就是他讲我听:-P 他说人的命运其实是注定的,但是是可以凭借后天修改的,也就是命是注定的,但是运是可以改变的,具体和环境,性格,国家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我就不一一赘述啦。而人们对命运的态度又是不一样的,我这个深处兔子皮毛中不想要出来的微生物是不乐意想这些东西的,只希望自己能够活在当下,自己觉得幸福就好。而且这章出现了席徳的红色丝巾,哎呀,脑补一大波的恐怖故事
七《苏格拉底》在读这章的时候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个哲学故事真的挺好的',我竟然一口气的把这么多枯燥的哲学故事看完了。我从这一章学到的:真正聪明的人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正确的了解导致正确的行动。一直很喜欢那天你发给我那段:如果你一直做一些自己深知不对的事,你还会活得很快乐吗?但是很多时候我就是这样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对,但是就是做了,真不知道我自己是怎么想的,有的时候我都想把自己剥开看看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我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不是自己,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想法。
八《雅典》嗯,你认为无聊的雅典,我觉得蛮有趣的啊,这种教学方式蛮新颖的。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3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入门书目。挪威作者乔斯坦·贾德用高超的写作手法构造了三个不同的平行世界,第一个是书中主人公苏菲的世界,第二个是少校兼哲学家艾伯特的世界,第三个就是本书的作者乔斯坦·贾德所在的真实世界——也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苏菲是艾伯特给女儿席德的一本哲学讲义里的主人公,而艾伯特又是乔斯坦·贾德书里的主人公。作者想告诉读者的哲学知识都借助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勃特之间的交谈传递给读者了。
故事开始时,苏菲是一个14岁的少女,每天过着平凡单调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莫名的来信:“你是谁?”这个来信问题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不久又收到一封信:“世界从何而来?”。这个来信问题根据科学家们的大爆炸宇宙理论也能得到解释。
可是这些解释还不够。进化论的起点,那个万物之祖的单细胞从何而来还不得而知;大爆炸宇宙理论的起点,那个密度极大的奇点从何而来仍是未解之谜。从古至今,人们正是靠着仰望星空的思考和想象,揣摩着身边的一切事物,思索着诸如“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这些问题。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的好奇者们,他们童心未泯般地思考着幼稚的问题,不断地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在近代科学产生之前,人们没有能力去解释这个世界的一切为什么看起来如此的有规律,诸如太阳东升西落、天上会下雨,这些自然现象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神奇的,人们总是想为大自然的变迁寻求解释,这样就有了最原始的神话故事和自然崇拜。上古时期,很多产生文明的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神话故事和所崇拜的神,如古埃及的太阳神拉、古印度的湿婆、梵天、毗湿奴等。这些神看起来都是高高在上并且十分完美的样子,而且跟人的外貌相比是有一些区别的。
在古希腊文明孕育之后,希腊人所崇拜的奥林匹斯十二诸神身上有了许多人的特性,他们身上不仅有智慧、艺术、学问也有嫉妒、仇恨等人的特性,希腊人的神看起来不是完美的神,而是和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更人性化的神。
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雅斯贝尔斯所称的轴心时代,希腊出现了第一批具有经验理性主义的哲学家,他们看到希腊神身上的人性光辉,于是他们很难相信世界是由神所创造的。他们同样也在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解释,诸如泰利斯、安纳克西曼德、安那西梅尼斯、德谟克利特斯等自然派哲学家,他们有的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有的认为“空气”是万物之源,还有的认为“原子”是万物之源。总之,他们都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提出了他们对于世界起源的看法。
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在自然派哲学家的努力下,哲学逐渐脱离了神话的范畴,可以说自然派哲学家就是后来科学的先驱。
哲学家们除了关注世界的起源外,还关注和人与人类社会相关的诸多问题。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如以人为中心的智者学派,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提出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等哲学派系。
在今天看来,地中海文明是一个多么值得后人敬仰的文明。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看到他们思想的延续,希腊文明不愧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滥觞。
希腊文化的特色在于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界限泯灭了。过去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叙利亚、波斯等民族各有“国教”,各自崇奉不同的神明。但逐渐的,不同文化都仿佛在女巫的咒语之下融成一炉,汇聚形成各种宗教、哲学与科学概念。
逐渐的,地中海地区的各个国家也开始崇奉东方的神祗,也许是在众多古国原有宗教信仰的交互影响下,新的宗教产生了。这些宗教经常教导人应该如何获得救赎,免于一死。信徒只要接受某些仪式,就可获得不朽的灵魂与永恒的生命。
宗教势力的扩张是迅速的,325年尼西亚大会确立了基督教为罗马的国教,从此基督教的众多教派在中世纪的西方世界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罗马帝国晚期,蛮族南下入侵,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若干个蛮族国家,为了维系统治,他们接受了罗马天主教作为信仰。这样看来,这些蛮族国家也是地中海文明的继承者。
中世纪的哲学是宗教哲学,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圣奥古斯丁和圣多玛斯。他们力图使希腊哲学基督教化,使希腊哲学不至于对基督教教义造成威胁。
欧洲中世纪时期是一个文明倒退的时期。笔者不赞同片面的将中世纪称为“黑暗的中世纪”,笔者认为欧洲的中世纪是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若干个蛮族部落在欧洲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建立蛮族国家,维系后罗马文明的一个时期。这些蛮族国家吸收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罗马的行会庄园制度以及行政等级制度等,但由于日耳曼文明的发展阶段较为初级,由若干个文明发展落后的蛮族国家来分割庞大的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短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全吸收利用所造成的文明倒退的现象。因此,这一段时期西方哲学的发展相对处于一段瓶颈期。
随着欧洲大陆社会的发展进步、欧洲大陆与伊斯兰文明的交流碰撞、十字军东征所带来的希腊哲学典籍、欧洲大陆人民反抗封建贵族与教会势力斗争的加剧等因素均是文艺复兴的重要前提。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与科学逐渐脱离教会的神学,使得宗教生活与理性思考之间的关系变得比较自由。在漫长的中世纪里,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从神的观点来解释,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切又重新回到以人为中心。
摆脱了精神的束缚、心灵的枷锁,西方哲学从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诸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诸位人文主义者的文学艺术作品、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实验科学、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巴洛克时期思想的碰撞冲突、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斯宾诺莎的理想主义、启蒙运动时期的诸位社会学家、浪漫主义、黑格尔的辩证主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祁克果的个人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等诸多哲学派系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故事讲到这里差不多也就该结束了。故事的最后苏菲和艾勃特逃离出了艾伯特和席德所生活的世界,可不知他俩是否知道尽管逃离了一个世界,但他俩依然还存留在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并且被笔者所阅读他俩之间所发生的故事。那么作者乔斯坦·贾德和笔者所在的世界是否又是真实的呢,我们会不会也生活在一本书中,只是这本书太过浩瀚完全没有边际。
这本书就是宇宙。自古以来人类就有着诸多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近代科学不断取得发展进步。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可知宇宙的范围逐渐在扩大,生命科学领域不断有着新的突破,原子理论在德谟克利特斯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自然地理学可以科学的解释古时候人们所无法理解的那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愿我们这一代人可以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常怀一颗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4
苏格拉底是戏剧性的,也是震撼的,他的生命证明了他对哲学的定义:爱智慧!我喜欢那些坚持一些纯粹的东西的人们,那些太专注于世界上有意义的事情而不在意其他事情的人们,那些乐于向肉体无法超越的雨宇宙中发起挑战,提出问题的人,那些能够真正快乐的人。
苏菲跟着哲学老师游览了雅典的山城,甚至还有过去的雅典。柏拉图问了她几个问题,马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吗?某种程度上是的啊,他们有相似的基因,尽管他们不知道什么叫遗传学,孟德尔还未曾和这群人交流过,他们的提问,也已经触摸到了真相的边缘。
那么是否可以推论,其他的一些猜测,如同其实摸到了当年不知道的遗传学的边缘一样,我们也摸到了宇宙的真相的边缘?人类的.灵魂真相的边缘?这样想想,尽管仍然不自知答案是什么,但有生之年能知道,有一定的几率是对的,接近对的,该有多么快乐。
起码我现在就很快乐,一方面因为共鸣,一方面因为阅读这件事本身。
我喜欢阅读,只因为它让我快乐,和成功学,或者乃至于积累知识这种诉求没什么关系。我既不寄希望于阅读让我走向成功,也不等待阅读增加我可以炫耀或者运用的知识量。
我只是单纯的享受阅读,可能我读的方式并不如何好,也没有记住一长串的希腊人名地名,但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获得了精神的愉悦。这种开始前的期待,期待进入书的世界,和进入后的快乐,在书的世界里好像灵魂暂时探出了现实的一方天地,来到了别的世界经历奇妙的旅程,这种体验感才是我所享受的,也可以说是我阅读的目的。
那么说,喜欢阅读的人和不喜欢阅读的人有什么区别吗,我觉得只是爱好不同,无高下之分。不喜欢阅读的人不是不会去读书的人,他们也会读书,只是读书并不作为爱好,并不通过对其的喜爱获得快乐。
喜欢阅读的人大多和喜欢阅读的人才能交流阅读,因为这是双方所感兴趣的。那喜欢阅读的人和不喜欢阅读的人交流,就是他们之间其他的共同爱好,比如舞蹈,绘画,音乐等等。这样想想,阅读之于我就像音乐之于我,以获取快乐为最大目标,不过不同人追求爱好的方式不同,也可能其他人的阅读不是这样。
总之,我很享受。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
可以想象,这两个哲学问题会成为萦绕全书甚至我们人生的疑问,因为这是对终极的拷问,对本源的发问?——你是谁?
当14岁的少女苏菲收到这封信的那一刹,她一定感到好笑与了然。可当她第二次思考时,便只有困惑。我倒底是谁?她走到镜子面前,想象自己不叫苏菲,叫莉莉。并尝试着对着镜子呼唤自己,眨眼睛,但这并没有效果。于是在哲学课程中,这个问题像一个影子,如影随形地纠缠着她。最后她发现事情比自己能想象的更为离奇。她,苏菲,是少校为了给席德庆祝她十五岁生日而虚构的人物,少校控制着她的所思所想,一举一动。但更具有反讽意义的`是,少校,他创造了苏菲的世界,但他却被我们所创造。
这个故事像一个无底洞。在令人惊奇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思考。我们是否也是被创造的,活在另一种生物的脑海中?那么我们倒底是什么呢?是单纯的人?还是作家笔下的一个人物?抑或是一个梦?我们拥有自我意识?还是被别人所控制?这个别人,是否就是被我们称之的命运?本书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哲学史上数以千计的大师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最精辟的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哲学思考: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所以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不断发问,在思辨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世界从哪里来?
光我家书架上,就有五六百本书,而这些书一书一世界。想象一下,我们活在一本浩如烟海的巨作中,作者创造出一个虚拟星球地球,地球上生活了几十亿人。你身边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作者的设计,你的生活是作者思考下的小小情节,你的结局由作者主宰。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小到你刚刚拉开门的动作,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这么一想,你是否感到毛骨悚然。
在科学与哲学上,这都造成恐慌。科学上意味着所有科学定律都具有不确定性。哲学上意味着探寻的本源可能并不是客观存在。我们的世界成为了一个脆弱而不稳定的肥皂泡。而这种世界,正是苏菲的世界。
在这种世界里的苏菲并没有放弃。本书的最后,她拿起扳手,敲了敲席德的额头,而席德奇迹般地感受到了。这可真像个福音!没准我们的所作所为,都能给另一个世界带来影响呢。
人生是星尘,我们是星尘,世界也是星尘。
我们都很美。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尿酸多少正常03-03
50岁突然不来月经正常吗01-11
更年期如何保持月经正常01-13
绝经后半年又来例假正常吗01-19
儿子妈妈关系不正常怎么办02-24
开公司需要多少钱02-17
还阳卧害了多少人02-23
乳胶床垫克重多少合适02-25
儿童每日需要摄入多少肉类补充营养?03-01
减肥茶一盒多少钱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