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礼物读后感

时间:2024-06-09 08:45:40
  • 相关推荐

生命礼物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命礼物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命礼物读后感

生命礼物读后感1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不喜欢孤独,孤独意味着被人遗忘、被人冷落。但是我所理解的孤独是为自己觅得一些独自思考、独自回忆、独自幻想的时间和空间,它是生命的礼物。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一本收录了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等人近期创作的散文作品的书籍。刚开始打算买这本书其实是被书名吸引的,特别是“孤独”二字,使我身同感受,于是决定收入囊中。

  书中的这句话“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它能让人坚强、让人自立、让人构建自己的精神。而这些真正独立的精神世界正是现实世界如此多元而丰富的原因”既说出了孤独的好处,又道出了孤独者的'共鸣。当别人嘲笑我那不太现实的梦想时,我会感到孤独;当别人误解、冤枉我时,我会感到孤独;当别人拿着我身上不算缺点的不足来当笑柄时,我会感到孤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即使或者最简朴的生活,也一定不要扔掉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要知道,倔强是时光在心上留下的茧,厚厚的孤独,会让人变得更坚强。

  对美好事物的喜欢和执着,让很多人尝尽了孤独。古往今来,有多少做大学问的学者以及有很大成就的科学家,他们何尝不是与孤独作伴,在独处中寻觅自我,创造辉煌,他们钟情理想,甘于寂寞,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窗外是红尘喧嚣,心中却是风轻云淡。让人疲惫的,不是面前的高山,而是登山鞋里的沙粒。只有学会与孤独相伴,人才能不妥协、有勇气、有尊严,才能不畏惧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请记得:你的孤独以及你所畏惧的,都将被时光锻造成钢。学会与孤独相处,不要抱怨,因为它是你生命的礼物!

生命礼物读后感2

  自己很少完整的读完一本书,除非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小说。这次龙英老师邀请参加读书会,真是一次非常动心的体验。读书后自己的感悟,加上大家带着不同主题各自体会的共享,使我收获满满。从作者欧文和玛丽莲夫妻60多年的相爱相伴相知,到互相成就出书立说,到生儿育女享受天伦之乐,到广结善缘朋友分布世界各地。我从多角度看到了一个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读书会给我打开一扇新视角,生活中爱情,亲情,友情,事业是个整体,相辅相成,不必顾此失彼,手忙脚乱。

  稳稳的'幸福,就是阅读《生命的礼物》一书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生命礼物读后感3

  在兔年的除夕,我终于阅读完了《生命的礼物》这本书。读完整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什么样的生命是伟大的?而这些伟大的生命是如何面对死亡的?什么是真正爱情?什么是真正幸福美满彼此成就的婚姻?什么是人生的导师,为什么人生路上要多读书,为什么要与智者同行?这些小问号闪烁在我的脑海中。

  感恩龙英姐在20xx年最后一个月带着我和我妈妈一起走进海棠书斋,走进海棠读书会,走近《生命的礼物》书写营。甚至,在兔年最后一次读书会上,我还成功邀请到我的女儿一起来参加了龙英姐别出心裁的世界咖啡形式读书会。无论是妈妈的参与,还是女儿的造访,让我觉得我真的好幸福,因为有愿意我和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的最爱最亲的人。还有,这些书写营中每一位长者、书友,真的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感受到活到老学到老,感受到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人。谢谢龙英老师和各位书友给我、我妈妈和女儿的掌声、鼓励、支持、接纳,是你们给我如此之多的灵感,让我对读书、对学习、对写作的兴致持续昂扬。

  《生命的礼物》是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和玛丽莲倾情之作,用文字记录了两个相爱的人如何一起面对死亡的所思所想所感。我从来没有读过一本像这样能真实地、坦诚地、详尽地描写痛失我爱的文字。我被欧文的文字所打动,被玛丽莲的勇敢、无所畏惧所打动,为这个优雅和谐的`家庭成员的行为所打动。

  生命是一份礼物,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是一份礼物,感恩所有生命中的遇见。欧文在17岁遇到玛丽莲,从此两个人相伴70年,彼此相爱,彼此成就。想象作为心理学家的欧文尚难以面对爱妻的离去,作为常人的我们对衰老及死亡的恐惧是非常正常的。而长寿时代,百岁人生再不是人们的梦了。那如何坦然面对衰老死亡呢?记得姥姥活着的时候,常说老伴老伴,只有人到老的时候更知道老伴的重要性。然而没有人能做到“虽不是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理想状态。当一方不得不要离开另一方时,到底该怎样面对呢?欧文的章节中详细描写了他是如何克服自己的懦弱后勇敢的面对爱妻离开的经历,又是如何一步一步从绝望中走出来重新直面人生。

  作为这样一对伉俪,当一方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另一方却要独自一个人面对越来越衰老的未来的岁月,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无常。接受生命的无常也是我们每个人不断修行的课题。然而再达观的人也免不了伤感、眷恋、思念。

  死亡是生命的最好的礼物,正是因为有死亡,所以我们才需要更加珍惜我们活着的每一天。书中说“你活得越充实,便死得越坦然”。面对死亡我们能做什么呢?只有认真过好当下每一天,善待我们的伴侣、善待我们的家人、善待我们周围的一切。所以,去爱自己,认真的和自己相处,充分的活自己、绽放自己,追求自己的热爱,勇敢面对自己的一切,我们一定可以做到死而无憾。

生命礼物读后感4

  生命的海洋中,有谁迷失其中,又有谁在人生的道路上无从知返呢?——题记

  岁月如水,冲走了寂寥,冲走了彷徨,有时也冲淡了对每个人都有非凡意义的最单纯的记忆。仿佛是心中那只远飞的纸鸢再一次重现,却又销声匿迹。

  流年易逝,勿忘初心。如果说生命中最难以留下的是纯真的记忆,那么初心便是在记忆中的一颗熠熠发光的钻石,它折射着每个人心中的信念与坚守。就像穆怀黎在书中说的“用阅读致敬初心,找回自己明亮的眼睛、澄澈的初心。”这份来自心灵的礼物馈赠给所有告别童年,走向成熟人生的人。它“唤醒”“沉睡”在深处的初心,当热血沸腾的斗志再次涌上心头时,阴云雾霭会顿时化为虚无,洒满希望之光的人生旅途将伴随着生命的乐章娓娓道来。真的.,心底那股勇往直前的冲劲往往蕴藏在灵魂深处。

  这份弥足珍贵的礼物更需要我们去悦纳。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岁月的磨炼和生活的挑战,我们必须不惧前方,砥砺前行。勇敢接受且欣然接受苦难的唯一方法便是把它们看成是“上帝赐于你的礼物”。即使有一天我们忘记了快乐的滋味,也会本能地向荆棘遍布的前方行走,这便是来自初心的本能--韧性。所以,珍惜我们内心独有的领悟,更要学会在岁月流年里珍重保持这份永远的初心。

  生活不会永远是鲜花与掌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失意与无措。面对勇往直前还是就此放弃,许多人都踌躇不决。这时候,你要记得这样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趁着心中的斗志尚未泯灭,就要绝地反击。要坚信:处于落魄的低谷,更预示着将迎来成功的巅峰!

  信念不在于他人的另眼相待;不在于命运的造化弄人;不在于经验的微乎其微,只在于心底的坚定不移和踌躇满志,坚持行走在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上,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请永远铭记:路,是自己脚踏实地走出来的;难,是自己咬牙坚持渡过去的。当苦难远去时,成功便摆在眼前。’

  初心便是那美好、善意而又积极的梦想;初心便是当所有人都不认可自己时坚持向前的勇气;初心便是在寂寞岁月里一首妙趣横生的歌谣,它慰藉了无数失魂落魄的追梦人。

  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莫过于初心,拥有它,我们才能不乱于心,不惧于难,不逝余生,不忆过往,如此,安好!

生命礼物读后感5

  这是一本关于面临衰老、疾病、失去、死亡和哀伤的书籍,作者是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和杰出的女性主义学者玛丽莲·亚隆夫妇,此书是他们在生命终点的心路历程。

  关于告别

  如果注定要失去,该如何与爱的人告别?这是一个难以面对的问题。

  首先,会面对深邃的孤独。运动、电影、书籍、写作、购物、与家人朋友待在一起是缓解孤独与痛苦的方法,但一个人总会有独处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该如何熬过去?

  其次,会被深深的无力感痛击。好像突然间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都随便都无所谓,浑浑噩噩,对身边的大部分事物都失去了一定的感知力。

  接着是痛苦与无助。之前长时间的相处已经让自己的生活习惯了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换句话说对方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剖离必将是一个血淋淋的痛苦过程。但是必须要学会忍受,因为对方已经不会再参与未来。

  最后是学着自己生活。没有人能轻易取代那个自己爱着的亲人/朋友/恋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只有自己,要回忆起没有这个人之前是如何生活的,今后要怎么开始慢慢地习惯、怎么快乐地度过。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或许是要遇到下一个可以替代感情的人,或许得等到自己释然,或许永远无法解决,但谁知道呢,这只能靠当事人自己慢慢摸索。

  关于爱

  真正的爱一定是互相成就的——会因为对方的'鼓励而变得更乐观自信;会在亲密关系里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继而完善自我;会在接触中不自觉地受对方的影响、沾上对方的优点;会因为对方而变得更勇敢;会学到宽容与换位思考;会更加坦诚与坦荡等等。

  最近逐渐意识到真正的爱趋于无私——会发自内心地地希望对方过得更好;会不自觉地为之妥协与改变;会逐渐扔掉过分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会给对方更多自由的同时加强对自我的控制与约束......

  关于珍惜

  请珍惜现在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光,因为学习工作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忙碌,因为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请珍惜自己的爱人,因为相遇本身就是一场幸运,因为心动无法复刻,因为爱情本身。

  请珍惜自己的朋友,因为那些彻夜长谈,因为无话不说,因为做过的一件件看似心血来潮的傻事,因为友谊本身带来的快乐与慰藉。

  请珍惜“意识”,它能让我们感知到自然的美妙与文学的魅力,感知到活着本身。好好感知它的每分每秒,别把自己仅仅淹没在麻木与焦虑里。

  请珍惜和平、健康与一切美好。

生命礼物读后感6

  近期,有幸拜读了所团委赠书《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是一本由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等名家作品组成的散文集。这些当代文坛巨匠们,以各自的经历为线索,为读者们展现了对于孤独、对人生的思考与启发。文字里,他们写时光、写情怀、写文朋书友、写人世沉浮,包罗万象却又不离其宗,所有的琐碎最终都归于一点,像是慢慢长夜里一束默默的烛光,摇曳中照亮每一个人生旅途上的独行人。

  对于人世间的孤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会。孤独不同于孤单,孤单只是客观上孑然一人、形单影只的`状态,而孤独却是扎根于内心深处的感受。一旦孤独之意涌上心来,即便身处人潮涌动、灯火辉煌的闹市,也只能独享一人份的寂寥空旷,尘世间的欢闹是与我无关的。随着年岁的增长,在经历了各种人群聚散,看过了各式悲欢离合之后,慢慢才懂得,这一生到头来,能一直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应当不求回应,不求认同,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

  现在的人,大抵都是孤独的。千万人每天穿行在偌大的城市里,日复一日带着惺忪睡眼离家工作,再披星戴月伴着睡意关上房门,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停循环往复,仿佛都是社会机器里互不干涉的小螺丝钉。

  在我们还无力改变这种生活节奏时,与其把孤独视为一种不合群的怪癖,不如让自己从容置身与孤独之中,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中偷得片刻闲,以理性沉静的态度,享受独立思考的空间。多阅读、多思索,动心忍性,增益己所不能。或许某一天回溯往昔的时候,自己会怀念起当年孤独里的那份静谧,由衷感谢这份来自生命的礼物。

生命礼物读后感7

  “人生就是一辆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有很多车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个陪着你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从豆蔻到古稀,我们的生命仿佛陀螺,一圈圈在原地反复地旋转着,勾勒出我们手指的纹路。我们用岁月雕刻出的陀螺经过用悲欢离合的缰绳的鞭打,终会琢磨出完美的轮廓,到那时迎向所有走向你生命的':挫折、迷惘、朋友、勇气、同情、智慧……“在往复崎岖的路程中,有一天你总会听到身后逐渐清晰盈耳的潮声;当你回首,你将看见一条开阔奔腾的大河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人生苦短。总有那么些时刻,撕心裂肺,欲哭无泪;总有那么些人,无法相会……那一篇篇掩于岁月的故事,铺垫在滚滚红尘之下,无人知晓。我们彼此终是过客。

  生命或许无常。或许“只是一再地还魂”,在渺渺岁月,如“梦幻泡影,云散长空雨过。”我们时常“不知道该按下那个键”或“输进什么样的密码,才能得到彼此想要的。”

  我们终会拥抱孤独。不管是爱情、忧伤、痛苦、怨恨“统统收纳。”从没想过,“这个储存记忆的地方竟然有个最大的诨名”叫遗忘。

  你的孤独都会被时光锻造成钢。相对,我们的陀螺会越转越慢,但那又何妨呢?

  按照你所预定的轨记,不奢求。在哪里停下,哪里亦是终点。

生命礼物读后感8

  对于人世间的孤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而这本散文集,却也不像是在说孤独,而是那段久远的岁月,那些求学或值得回忆的过往,而这些时光中保留下来的,除了孤独,还有一个时代的印记吧,而深入其中,才会发现书里的宝藏。

  而这本书里的作者都是台湾的,写的内容也都是关于台湾的,比如后半部分的厦门路,还有一系列文学社,出版社,以及那些发表过文章的作者的追思。这些题目和地方对于大陆的我们来说,还是有点陌生,这样就更有吸引力,令人心驰神往,想去那个学术与文艺青年崛起的地方。它不仅仅是青田巷,也不只是厦门街,也不只是纪州庵,也不仅仅是以前的新公园。还有很多对于每一个人有意义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也被贴上了作者的情感标签。

  这是一本大家的散文集,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是精品,有的诙谐,有的禅意,有的怀念,有的热血,而这一个个主题都是这样的可亲可爱。关于自己的年纪,自己的老态,还有缅怀曾经的故事,都是很动人的风景。

  比如游荡在夜踯躅里的作者,因为一个一个寂寞的夜晚去寻求同类的慰藉,比如无名的浴伴,比如曾经的擦背女,比如病房里的有故事的大姐,这些有故事的人是不是也会引起大家的猜想,也许每个人在别人的眼中都是特别的,但是,也许她只出现在你生命中一刹那,但却给你留下来难以磨灭的印象,正如书里的这些人一样。

  时光里的那些人生,第一次读白先勇的文,原来他的父亲就是白崇禧将军,可是我也不认识他,那是一段**年代的英雄崛起史,一将功成万骨枯,白将军英勇善战,屡战奇功,一路走出了一条胜利之路,这些热烈的,艰难的战事,只用这朴素的'语言描述,更让人深思其中的惊险与艰难,因为国民党后期的不信任,父亲大抵还是草草的离开了。

  这些时光中的一些人和事,一腔孤勇和热血,一些感悟和体会,关于人生的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而我深感荣幸,能阅读这群有才华有情义有思想的作者的文,同时这些文也督促着我,多阅读,多思考,也许对于自己的人生,你也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吧,而这时光里的孤独,也是我们会怀念的吧。

生命礼物读后感9

  我读了《生命因成长而美丽》里面的《生命的礼物》让我很感动,生命是最美丽的,也是最宝贵的。

  文章中一个小女孩叫伢子,从小就跟着奶奶,奶奶经常给伢子讲神奇的故事,过生日的时候还送她礼物,伢子七岁生日的那天,奶奶给她做了牛肉粥,准备晚上给她做一碗长长的牛肉面,这时外面来了一个乞丐,身边还带着一只大狗,伢子吓得躲在奶奶的后面,乞丐不为自己要吃的,而只是为他的狗要东西吃,奶奶端出了两碗香喷喷的牛肉粥,一碗给了乞丐,一碗给了大狗,那只大狗已经奄奄一息了,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太可怜了,伢子问奶奶,“这只大狗会不会死啊?”奶奶说:“都会死的,不管是人或是树甚至房子都会塌,哭是没用的,要趁他们还在的`时候好好待他们,到时候土堆里面的外面的就都安心了。”伢子听不懂什么意思,但他把这句话当成生日礼物记下了,长大后会明白的。

  亲情是无私的爱,任何礼物都比不上,奶奶的爱是独一无二的,是无可代替的,我也会珍惜亲人对我的爱,长大了我会好好的照顾他们,报答他们。

生命礼物读后感10

  诚如周国平所言,读书有三大目的,一是消遣打发时间,二是满足生活需求,三是寻求精神世界,而前两者都不算读书,后者才是真正的阅读。那么,对那些功利主义者而言,阅读如此艰难又能带来什么好处呢?我们先不谈好处,不凡看看那些暴发户们的所作所为,即使家中装了豪华书架却从不翻书,即使远渡海外也受人诟病,由此可见,不读书无以明理。当然,读书一定能带来什么好处吗?恐怕也不见得,更有甚者,读了一些与当权利益不符或者“有害之书”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或走火入魔。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在我看来,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辈子面临着很多选择,或康庄大道、或羊肠小道;我们前进的方式也大不一样,或笔直前进、或原地打转、或南辕北辙。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路,怎么走完这条路完全取决于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我想,这就是周国平先生对读书看得如此之重的原因吧。

  那么,此书名为《孤独是生命的礼物》又讲了什么内容呢?本书收录了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等人近期创作的散文,他们将自己的经历与感悟言表于这些散文之中,逝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珍贵的爱情、忘怀的先祖……情感真挚动人,语言轻快诙谐。如纳兰妙殊将自己以前的租房生涯生动形象地记录下来,还旁征博引有着租客身份的'中国古代文人,妙不可言。再如陈忠实老先生的《儿时的原》,回忆童年趣事,那一群一起放牛的娃、那一片热血土地都不复重来,自己的灵魂就像一个没有家归的幽灵般,飘荡在关中平原的上空,久久不愿离去。当然,散文的趣味绝不在于剧情与简介,而在于语言、更在于情感,多嘴的我只得闭嘴等待各位看官自己细细领悟。

  失去的东西总是感觉弥足珍贵,在此书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对以往事物的追思,新潮流带来新东西的同时也摧毁了很多让人无法忘怀的旧事物,可我们在这种潮流面前显得那么的无能为力。于是,愈加失去就愈加孤独,但也让我们愈加冷静。人生就是这样,得到的永远习以为常,失去的不愿放手,但我认为,看得多了,也就淡了,谨此送给那些孤独的人们。

生命礼物读后感11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收录了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等人近期创作的散文作品。他们在书里谈论亲情、谈论友谊、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还有珍贵的爱情。

  这些作家里有的还年轻、有的已是年过花甲。然而在他们娓娓道来的文字里,无一例外地都流露出或深或浅的孤独感。

  不论爱情如何美妙、世界如何精彩,孤独都是人类必须去面对和承担的永恒宿命,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将它改变。

  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它能让人坚强,让人自立,让人构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些真正独立的精神世界,正是现实世界如此多元而丰富的'原因。

  人民常说,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有朋友的人,当然不会孤独。

  而当我看完《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时,才深深的体会到,孤独不是寂寞,而是一生相伴的伙伴。只有学会与孤独相伴,才能不妥协、有勇气,有尊严。

生命礼物读后感12

  “生命的礼物”这是多么庄严而又宏大的主题,在这里,一位是心理学家,一位是女教授,一对相爱65年的夫妻,他们面对死亡时,共同协作,每人一章,写下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作为他们留给世人的珍贵的生命礼物。

  玛丽莲到了生命的终点,她怀着感恩之心看到了生命给予她的丰厚的礼物。一个相伴65年的知心爱人,四个健康成长、事业有成的孩子,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亚隆的陪伴和他所有的爱的`行为,玛丽莲都看到了,感受到了,他们十几岁相识,男孩对女孩一见钟情。接下来的65年里,他们生儿育女,行走四方,著书立说,彼此砥砺和成就。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拉爱研究生培训后,他们开始了学术生涯,他们成了同伴作家,他们一直是彼此的第一个读者和编辑。现在,亚隆88岁,玛丽莲87岁,他俩子孙满堂,他们的生命成熟圆满。

  她感受到来自孩子们的爱,他们的四个孩子:伊芙、里德、维克多和本恩都住在加州。玛丽莲: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孩子们都来照顾我们的日常生活,住在这儿陪我们,帮我们做饭,给我们鼓劲。孙女丽诺尔从日本来,和我们住在一起。最初是我帮助她适应美国的生活,现在则变成她来照顾我了。

  她想到了遍布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他们在法国、希腊、瑞士等国家,以及剑桥、纽约、达拉斯、夏威夷、加州等地,他们都那么在意我的生死,这令我深感慰藉。我的好朋友苏珊·贝尔活到近90岁,她一生中数次绝处逢生。在苏珊去世的前几周,她送给我一份珍贵的礼物——19世纪英国银制茶壶。在面对病后的时间里,玛丽莲觉得戴安·米德尔布鲁克可能是最好的榜样。戴安是斯坦福大学的英语教授、著名的传记作家。和玛丽莲有着25年的深厚友谊,直到她20xx年因癌症去世。著名的法国学者勒内·吉拉尔是玛丽莲的论文导师,也是她的同事和朋友。

  是的,所有这些,都是生命给予她的礼物,玛丽莲的人生是丰富的、幸福的。她回顾自己的一生,感到87岁的自己“已经拥有了一个精彩的人生”因此死亡对她而言,并非是一个悲剧。她整理自己的文学作品,将自己的法文项羽捐献给了斯坦福大学法语系,她交托出已经完成的书稿,她发出一封感人至深的邮件和朋友们告别;她将首饰分给女儿和儿媳,将心爱之物送给孙辈……这是多么勇敢和智慧的行为!

  玛丽莲在书中写道:在这些痛苦煎熬的日子里,我愈加体悟到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紧密相连——不只是丈夫和孩子们,还有许多为我雪中送炭的朋友们。我终于明白,一个人活着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这是出自一个即将消逝的生命发自内心的告白,也是留给我们生者宝贵的生命礼物。

  与此同时,生命的礼物的另一个作者,玛丽莲的丈夫,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以饱含深情地用学者的笔触写下了面对失去爱妻时的所思所想,他内心的伤痛,他的无助,他对过去岁月中的美好回忆,尽自己所能去做一些事,欧文在书中说,他对自己的死并不感到害怕,他的恐惧“源自对生命里再也没有玛丽莲的想法”。所有这些,也是他以另一个角度奉献给读者的生命的礼物。

  总之,作者通过《生命的礼物》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人生终点时刻,也让我们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

  让我们学习玛丽莲,充分地活,坦然地死。让我们学习欧文,不断地超越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加充分,活得不负此生。

生命礼物读后感13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繁华的世界里,与生俱来就喜欢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喜欢热闹。但是,到了之后我们每个人都无可避免的要与孤独相伴。当我们遇到孤独时,也许会感到紧张,会无助甚至是恐惧。其实,没个人都好比是一座孤岛,有的岛上枝繁叶茂,有的岛上萧瑟而凄凉,我们倒不如把孤独当成是生命给予的礼物,让它找回生命的最本质。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是林清玄等人的散文集,汇集了他们对于孤独的体会和解读。文中并没有很明确地点出“孤独”,但字里行间却能深深地体会到他们跋涉在这孤独的路上,很多故事中的孤独到最后都随着时间的沉淀酿成了美好。

  正如同我开头所写的那样“到了最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与孤独相伴”,这本书中的一篇名为《生活练习》的文章,让我热泪盈眶。这篇文章中描写了拥抱、行走、告别等生活中琐碎的小事,而这些小事正是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这篇文章中有一小段让我最为感动——“我只知道我会长大,但我从没想过,她,会变老…我以为她不会老的,可是她却老了”这句话,是许久没有回家的作者再回到家后的某一天,一个不期然的下午,看见母亲窝在沙发上睡着了,眼角还带着晶莹的泪花,那是因为她在想念那个人(作者已故的父亲)“她的身体蜷曲如猫,阳光透过落地窗和煦地抱着她,她曾经是那么强悍,在那些艰难时分她也绝不显得软弱,可如今皱纹爬上了她的侧脸,我以为她不会老的可是她却老了”母亲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存在,她们总是在害怕,年轻时害怕自己的孩子穿不暖吃不饱,老了又害怕自己忘记事情,害怕自己给子女们添麻烦,或许她们最害怕的是她们自己也被忘了。工作的繁忙,让在外工作的子女们无法年年回到父母身边,这边子女们被压在繁重的.工作负荷下,另一边父母坐在门前痴痴地望着儿女们回来,望过去迟迟等不来……

  或许吧,或许人生的路途本就是孤独的,只不过生命中路过的人为你的路途带去了转瞬即逝的快乐或悲伤;或许吧,或许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一丝不挂地一个人来,又悄无声息的一个人走;或许吧,或许孤独的尾巴有着更纯粹的美好和真实……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原来,很多路只能一个人走,于是走到最后也就只剩下了眼泪,酸涩…”

  文章的娓娓道来,看似平淡,实则有一股强大的力量直击你的内心。生活不能一如既往地一成不变,要活得像刘同说的那样“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愿你的孤独以及你所畏惧的,都能被时光锻造成钢!

生命礼物读后感14

  在现代社会,代表孤单、孤寂、单一等意思的“孤独”却意外地成为了一个热词。这本身就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孤独”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独自一个人;孤单;孤立无所依附;不合群;不喜欢跟人来往”。但是汉语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对“孤独”这样的解释已经是远远不够的。孤独,其实是一种状态,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孤独者,代表安静、代表思考、代表自得其乐,代表了一种哲学的存在。

  另外,通过对孤独与寂寞进行对比来理解“孤独”也是一种很好的视角。寂寞是一种迫于无奈的虚无,百无聊赖像困兽一样踱来踱去,是一种焦灼的状况,甚至是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这样的状况称为寂寞,它跟孤独不是一码事。而孤独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孤独是一种完整的状态,所以,孤独者是自成世界、自成体系,表现出一种“思考人生”的高贵,或者说,孤独是一种境界。

  上述这些想法,其实都得益于《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这是一本以“孤独”为主旨的散文集,收录了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麦家、阎连科、王安忆以及杨澜、周大新等人的作品,这其中,有直接写“孤独”的,如纳兰妙殊的《租客》一文,虽然写了很多人,很多事,经历了很多的搬迁与变动,但是骨子里对于生活的一种“孤独感”,甚至,作者买房的时候,作者都宁愿只写先生一个人的名字,她的“孤独”代表了她的“存在”;有写历史的变迁所带来的文化的“孤寂感”的,如塞壬的《悲迓》,写楚剧与人生的悲欢离合,充满了历史的纵深感和命运的无力感;也有间接写“孤独”的',如阿来的《达古的春天》,纯碎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独有的享受”,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是对自己独享春色的一种得意。还有周国平先生在序言里对“阅读与人生”命题的深入解读,读书,远远不是当前全民陷入的一种“全民狂欢”,不是“读书节”,不是各种“读后感”,更不是“报告会”,读书同样需要读出“孤独感”。

  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如果我们遇到了“孤独”,千万不好紧张,更不要无助、害怕,也许,我们离理解人生的真谛更近了一步。孤独,是生命送给我们的礼物,不懂得孤独不足以谈人生,它是人生的催化剂。

生命礼物读后感15

  你曾梦想做个骑士,脚跨骏马,手执利刃,行侠仗义荡平人间不公。

  你曾梦想做个书生,白衣素缕,羽扇纶巾,纵横捭阖天下尽在我手。

  你曾梦想做个高僧。青灯古佛,舌灿莲花,红尘滚滚看破痴嗔戒贪。

  今天的你,西装革履,皮鞋锃亮,一手提着公文包,一手拿着手抓饼。随着公交车晃动,被人流挤下车的瞬间,好像沙丁鱼带着茄汁冲开了马口铁罐头。

  你问自己,还是那个阳光下憧憬未来的少年么?我说是的,这就是成长。如果说梦想的破碎是成长的阵痛,那么孤独,便是生命的礼物。

  中学时学习英文,有一句话常常挂在嘴边: I’m alone,but I am not lonely.”我仅仅是独处,但我并不孤独。似乎谁要是说自己是孤独的,那就意味着性格怪癖,不能与大家好好相处。然而渐渐长大后,经历了人群聚散,看过了悲欢离合。慢慢明白,这一生唯有自己能给自己最长久的陪伴。也慢慢在孤独中品出了别样的滋味。

  时常想起作家余华的书《在细雨中呼喊》,那个性格沉默的我被刻画的入木三分,他因从小被兄弟和父亲排斥而沉默寡言。孤独的成长过程中和同样孤独的苏宇成为好朋友,但是随着苏宇的早逝,他又变成了自己一人孤独成长。青春期懵懂的性心理伴随着人格逐渐的走向独立,使得这一时期显得更加孤独。但幸运的是,这也恰恰给予了我们人生中第一次独立思考的机会,使我们第一次学会与孤独相处,置身于孤独之中,似乎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不再去烦扰纷杂的社交关系,也不再去理会复杂的人情世故。在孤独的`世界里,只有我。我可以更加深切的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徜徉在自我满足的世界里,我就是我。人一生不能辜负的很多,自己是第一个。

  孤独是对生命的敬重。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体会到孤独之后,便会真正的理解生命的意义。重者恒重,大浪淘沙之后,那些不能辜负的感情就变得弥足珍贵。在自然的时间里,千年仿佛是昨日,在人文的世界里,千年已经是不朽。孤独的时光,仿佛流动的乐谱,承载着过去的点滴,流淌向未来,慢慢的轻吟着旧日子里的歌。

【生命礼物读后感】相关文章:

01-16

04-14

04-24

04-05

06-19

09-02

09-06

12-13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