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

时间:2024-06-23 18:33:18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优秀【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优秀【6篇】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1

  农民工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生人群,是当代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直接产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是农民,一方面胜人。出则为工,入则为农,生活于城市之中、落户于乡村之内。多数农民工都具有两面性,一面还保留着朴实、憨厚、真诚、勤劳的“土农民”风范,同时又接触到城市文化、习惯的熏陶,具有积极向上,学习先进文化知识的“洋思想”。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同时,增加了收入,拓展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据我镇xxxx年底劳务经济摸底情况显示,我镇有5000余名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占全镇总人口的31.8%,年均务工经商收入达6500万元左右。外出务工农民的行业种类有哪些?文化及年龄结构情况如何?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对以上问题,不少人不甚了解。日前,借村换届下乡工作之机,带着上述问题,笔者对本镇几个村的农民外出务工情况作了一次调查。

  一、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年龄、文化结构及行业类型

  1、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

  为验证劳务经济摸底关于全镇外出务工人数的准确性,我对农田村及周边的五一、银米、新喜、国庆等五个村的总人口及外出务工的人数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经调查,这五个村共有1740户,96人,外出务工20xx人,占五村总人口的31.6%。这个数字与劳务经济摸底统计的数字基本吻合。

  2、外出务工农民的年龄和文化结构

  从对五个村的调查显示,在外出务工的20xx人中,高中、中专文化的41人,占外出人数的2%,初中文化的892人,占43.5%,小学文化的771人,占37.6%,文盲346人,占16.9%。而在20xx人中,15至20周岁的289人,占14.1%,20至30周岁的761人,占37.1%,30至50周岁的689人,占33.6%,50周岁以上的311人,占15.2%。由此可见,外出务工农民中,初中文化的居多,小学文化的次之,而在这些人中,20至30周岁的居多,30至50周岁的次之。

  3、外出务工农民从事的行业种类

  人们通常把外出的农民工统称为打工,其实,打工族仅占外出农民的微弱多数,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经营和其他叫不上名字的行当。仍以五个村中的农田村为例,在全村外出的562位农民中,真正务工的有248人,占外出农民的44%,从事其他经营的就有218人,占外出农民的39%,另有96人从事拾荒和其他行业,这类人占外出农民的17%。即使同一打工类型,其从事的行业也是千差万别,既有从事建筑、加工业的,也有从事餐饮和家政服务业的,既有在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也有在私营企业的。同样,从事经营的也是各式各样,不一而足。其它村的情况,和农田村致相同。越随着调查的深入,就会发现外出农民远非打工、经商、拾荒这几种行业,而是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五村外出农民,多是自己联系工作,政府有序组织的极少。

  二、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带来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致富步伐。在家庭经营收入尤其是农业收入绝对减少的情况下,外出打工在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调查的五个村中,因疾病和自然灾害变得一贫如洗的24户农民,靠外出务工经商又恢复了生机,走上了致富路。18个光棍汉靠外出务工经商,找到了自己人的另一半,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如果不是务工经商,简直难以想象。

  2、学会了一技之长,增强了致富能力。许多农民在外出务工中不仅获得了资金,解决了增收难题,而且学到了技术。经商的农民则增长了商品知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致富的能力。

  3、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自身素质。最突出是生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多子多福”是不少农民恪守的观念,通过外出打工后,这一传统观念被“晚生晚育,少生优育,生男生女一个样”的观念所替代,计划生育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多读书,读好书,不再像他们这样到处打工,过受苦受累的日子,有很多家庭放弃了在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机会,把孩子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就读,每年要多花费两三千元,这足以显示现在农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4、促进了城乡交流和农村文明的进程。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不仅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城市的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得以在农村传播,也促进了城乡之间资源互补,信息交流,从而打破了城乡之间严格划分的界限,改善了相对封闭和对立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5、外出务工农民把挣来的钱哺农业,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在农田等五个村的46部小四轮、25部小三轮,9部型挖掘机、铲车和众多的农业机械,几乎都是农民通过打工挣来的钱购买的。这就说明,农民们务工经商后,通过对农业的哺,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

  外出务工经商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同时这种行为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消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批有文化的年轻农民脱离农村,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有文化的中青年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是农业诸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现在,这些人脱离了农业和农村,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都是“老、少、妇”群体,造成部分农田荒置,耕地资源流失,这与我国目前实施的科教兴农,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战略极不相称,对推广农业科技、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产生阻碍。多数农民虽没有使土地撂荒,但对土地粗放和掠夺式经营较为普遍,降低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致使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留守在家的这部分没有文化、缺少科技知识的“老、少、妇”群体,能保持土地不撂荒已是力不从心,再想夺得农业高产高效就勉为其难。

  2、量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给农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是参与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难。像公路维护、抢险救灾、产业带、婚丧嫁娶等等,都是一支由妇女、老人组成的“3860”部队来凑合,由于战斗力弱,都勉强完成,这种局面就是批中青年劳动力外出造成的。二是计划生育难搞。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一离开家乡后,就“一别音容两渺茫。”村里每年的几次计划生育活动,每季的一次“三查”,想找这些人即使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就给计划生育带来了难度。

  3、批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导致农村中学生的在量流失。不久前,我对本镇的一所初中近三年在校学生人数作了初步调查,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年级越高,学生人数越少。校方解释说,少了的学生都转学到县城去了。这种现象有,但只是个别的,更多的学生即那些家庭僻的学生都踏上了艰难的打工之途。

  4、批年轻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给家庭稳定和农村社会治安留下了隐患。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给农村家庭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丈夫外出、妻子留守农村的家庭,夫妻之间出现的问题更多,丈夫常年在城里,接受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与妻子不相同,即使春节回家几天可能还会因为对某些事的观点不同而争吵,夫妻间的距离因此而变得越来越,从而影响夫妻关系的稳定。再是由于留守村中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的社会治安意识、自我防范意识较差,给不法之徒留下了可剩之机。而外出务工的人越多的村就是案件的多发地带。

  5、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留守儿童群体,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影响。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使得家庭经济相对活跃,从而增加了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但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童年期是人的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家庭担负着最重要的社会化责任,而父母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对多数儿童来说,父母是最主要的教化者和引导者。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或者双方不能经常教化和引导孩子,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生活,这在很程度上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祖辈或亲戚可能因此过于溺爱孩子,或者祖辈由于自身的原因,根本无法很好照看孩子,对学龄孩子的教育更显得力不从心。留守儿童的性格会因此受到一定影响,少数儿童产生封闭、自卑心理和交流障碍。

  6、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老人的家庭地位,留守老人问题开始突出。由于子女进城就业,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扩了他们与老年人之间的代沟,在返回农村后,他们的观念、习惯及兴趣爱好方面与父母的差异也越来越。而老人除了要照看孙子外,还要负责田里的农活。他们终日生活在寂寞和孤之中,得不到子女的更多的关心,地位而不如从前,尤其是对于儿子外出,儿媳在家的老人更是如此。

  7、量素质较高青年农民外出,导致难以选出较高水平的村级组织领导人,直接影响了村内建设。量有文化、素质高的青年农民长期外出,他们不可能在本应该随时发挥权利的村内发挥权利,即使是在村会换届的重要时刻,由于时空阻隔和信息不灵,也使这些外出打工者很难真正返回村中行使权利。就连掌握公共权力的村干部甚至也流动在外,深刻地影响着村公共权力的运作,影响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三、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几点思考

  第一、推进户籍制度进程,降低农民工进城的门槛

  狂年,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无论城市人口还是农村人口,至少从身份上实现了统一自此只有居民之称,中国再无“农”和“非农”的身份区别这是户籍制度取得的实质性突破,也使得农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这样才能消除对农民工人格的岐视和尊严的屈辱,才能使他们扬眉吐气地生活和工作,心情舒畅地创造财富。

  第二、加对农业的扶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做做强农业“蛋糕”,想方设法让农民增产增收,尽快富裕起来。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青年农民返乡创业,依靠科学文化知识和多种实用技术脱贫致富。

  第三、力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求,确定农民工培训内容,注重培训质量和实际效果,通过培训要使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就业竞争力有所增强。在专业培训的同时,也要抓好务工者的法制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制法律意识。

  第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务工者排忧解难。政府服务应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就业需求信息的搜集和发布;

  2、外出打工者的有序化组织;

  3、当地留下的农民的生产生活安排;

  4、为有回乡创业意识的打工者提供良好的投资创业服务;

  5、协同重点输入地政府,为在外打工的农民提供服务和权益保障;

  6、关注留守儿童,适时开展家长教育,让其引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第五、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力度,严防中小学生辍学流失。

  第六、加强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搞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第七、加强农村基层和组织建设,使村会能够履行自治职能,管好本村事务。

  第八、警民联手,共建治安网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2

  农民工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生人群,是当代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直接产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是农民,一方面是工人。出则为工,入则为农,生活于城市之中、落户于乡村之内。大多数农民工都具有两面性,一面还保留着朴实、憨厚、真诚、勤劳的“土农民”风范,同时又接触到城市文化、习惯的熏陶,具有积极向上,学习先进文化知识的“洋思想”。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同时,增加了收入,拓展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据我镇xxxx年底劳务经济摸底情况显示,我镇有5000余名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占全镇总人口的31.8%,年均务工经商收入达6500万元左右。外出务工农民的行业种类有哪些?文化及年龄结构情况如何?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对以上问题,不少人不甚了解。日前,借村委换届下乡工作之机,带着上述问题,笔者对本镇几个村的农民外出务工情况作了一次调查。

  一、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年龄、文化结构及行业类型

  1、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

  为验证劳务经济摸底关于全镇外出务工人数的准确性,我对农田村及周边的五一、银米、新喜、国庆等五个村的总人口及外出务工的人数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经调查,这五个村共有1740户,6496人,外出务工20xx人,占五村总人口的31.6%。这个数字与劳务经济摸底统计的数字基本吻合。

  2、外出务工农民的年龄和文化结构

  从对五个村的调查显示,在外出务工的20xx人中,高中、中专文化的41人,占外出人数的2%,初中文化的892人,占43.5%,小学文化的771人,占37.6%,文盲346人,占16.9%。而在20xx人中,15至20周岁的289人,占14.1%,20至30周岁的761人,占37.1%,30至50周岁的689人,占33.6%,50周岁以上的311人,占15.2%。由此可见,外出务工农民中,初中文化的居多,小学文化的次之,而在这些人中,20至30周岁的居多,30至50周岁的次之。

  3、外出务工农民从事的行业种类

  人们通常把外出的农民工统称为打工,其实,打工族仅占外出农民的微弱多数,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经营和其他叫不上名字的行当。仍以五个村中的农田村为例,在全村外出的562位农民中,真正务工的有248人,占外出农民的44%,从事其他经营的就有218人,占外出农民的39%,另有96人从事拾荒和其他行业,这类人占外出农民的17%。即使同一打工类型,其从事的行业也是千差万别,既有从事建筑、加工业的,也有从事餐饮和家政服务业的,既有在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也有在私营企业的。同样,从事经营的也是各式各样,不一而足。其它村的情况,和农田村大致相同。越随着调查的深入,就会发现外出农民远非打工、经商、拾荒这几种行业,而是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五村外出农民,多是自己联系工作,政府有序组织的极少。

  二、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带来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致富步伐。在家庭经营收入尤其是农业收入绝对减少的情况下,外出打工在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调查的五个村中,因疾病和自然灾害变得一贫如洗的24户农民,靠外出务工经商又恢复了生机,走上了致富路。18个光棍汉靠外出务工经商,找到了自己人的另一半,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如果不是务工经商,简直难以想象。

  2、学会了一技之长,增强了致富能力。许多农民在外出务工中不仅获得了资金,解决了增收难题,而且学到了技术。经商的农民则增长了商品知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致富的能力。

  3、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自身素质。最突出是生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多子多福”是不少农民恪守的观念,通过外出打工后,这一传统观念被“晚生晚育,少生优育,生男生女一个样”的观念所替代,计划生育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多读书,读好书,不再像他们这样到处打工,过受苦受累的日子,有很多家庭放弃了在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机会,把孩子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就读,每年要多花费两三千元,这足以显示现在农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4、促进了城乡交流和农村文明的进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不仅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城市的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得以在农村传播,也促进了城乡之间资源互补,信息交流,从而打破了城乡之间严格划分的界限,改善了相对封闭和对立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5、外出务工农民把挣来的钱反哺农业,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在农田等五个村的46部小四轮、25部小三轮,9部大型挖掘机、铲车和众多的农业机械,几乎都是农民通过打工挣来的钱购买的。这就说明,农民们务工经商后,通过对农业的反哺,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

  外出务工经商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同时这种行为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消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批有文化的年轻农民脱离农村,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有文化的中青年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农业诸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现在,这些人脱离了农业和农村,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都是“老、少、妇”群体,造成部分农田荒置,耕地资源流失,这与我国目前实施的科教兴农,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战略极不相称,对推广农业科技、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产生阻碍。大多数农民虽没有使土地撂荒,但对土地粗放和掠夺式经营较为普遍,降低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致使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留守在家的这部分没有文化、缺少科技知识的“老、少、妇”群体,能保持土地不撂荒已是力不从心,再想夺得农业高产高效就勉为其难。

  2、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给农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是参与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难。像公路维护、抢险救灾、产业帮带、婚丧嫁娶等等,都是一支由妇女、老人组成的“3860”部队来凑合,由于战斗力弱,大都勉强完成,这种局面就是大批中青年劳动力外出造成的。二是计划生育难搞。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一离开家乡后,就“一别音容两渺茫。”村里每年的几次计划生育活动,每季的一次“三查”,想找这些人即使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就给计划生育带来了难度。

  3、大批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导致农村中学生的在量流失。不久前,我对本镇的一所初中近三年在校学生人数作了初步调查,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年级越高,学生人数越少。校方解释说,少了的学生都转学到县城去了。这种现象有,但只是个别的,更多的学生即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都踏上了艰难的打工之途。

  4、大批年轻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给家庭稳定和农村社会治安留下了隐患。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给农村家庭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丈夫外出、妻子留守农村的家庭,夫妻之间出现的问题更多,丈夫常年在城里,接受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与妻子大不相同,即使春节回家几天可能还会因为对某些事的观点不同而争吵,夫妻间的距离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影响夫妻关系的稳定。再是由于留守村中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的社会治安意识、自我防范意识较差,给不法之徒留下了可剩之机。而外出务工的人越多的村就是案件的多发地带。

  5、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留守儿童群体,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影响。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使得家庭经济相对活跃,从而增加了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但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童年期是人的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家庭担负着最重要的社会化责任,而父母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对大多数儿童来说,父母是最主要的教化者和引导者。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或者双方不能经常教化和引导孩子,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祖辈或亲戚可能因此过于溺爱孩子,或者祖辈由于自身的原因,根本无法很好照看孩子,对学龄孩子的教育更显得力不从心。留守儿童的性格会因此受到一定影响,少数儿童产生封闭、自卑心理和交流障碍。

  6、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老人的家庭地位,留守老人问题开始突出。由于子女进城就业,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扩大了他们与老年人之间的代沟,在返回农村后,他们的观念、习惯及兴趣爱好方面与父母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而老人除了要照看孙子外,还要负责田里的农活。他们终日生活在寂寞和孤独之中,得不到子女的更多的关心,地位反而不如从前,尤其是对于儿子外出,儿媳在家的老人更是如此。

  7、大量素质较高青年农民外出,导致难以选出较高水平的村级组织领导人,直接影响了村内民主建设。大量有文化、素质高的青年农民长期外出,他们不可能在本应该随时发挥民主权利的村内发挥民主权利,即使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重要时刻,由于时空阻隔和信息不灵,也使这些外出打工者很难真正返回村中行使民主权利。就连掌握公共权力的村干部甚至也流动在外,深刻地影响着村公共权力的运作,影响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三、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几点思考

  第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程,降低农民工进城的门槛

  今年,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无论城市人口还是农村人口,至少从身份上实现了统一――自此只有居民之称,中国再无“农”和“非农”的身份区别――这是户籍制度改革取得的实质性突破,也使得农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这样才能消除对农民工人格的岐视和尊严的屈辱,才能使他们扬眉吐气地生活和工作,心情舒畅地创造财富。

  第二、加大对农业的扶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做大做强农业“蛋糕”,想方设法让农民增产增收,尽快富裕起来。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青年农民返乡创业,依靠科学文化知识和多种实用技术脱贫致富。

  第三、大力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求,确定农民工培训内容,注重培训质量和实际效果,通过培训要使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就业竞争力有所增强。在专业培训的同时,也要抓好务工者的法制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制法律意识。

  第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务工者排忧解难。政府服务应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就业需求信息的搜集和发布;

  2、外出打工者的有序化组织;

  3、当地留下的农民的生产生活安排;

  4、为有回乡创业意识的打工者提供良好的投资创业服务;

  5、协同重点输入地政府,为在外打工的农民提供服务和权益保障;

  6、关注留守儿童,适时开展家长教育,让其引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第五、加大《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力度,严防中小学生辍学流失。

  第六、加强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搞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第七、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和组织建设,使村委会能够履行自治职能,管好本村事务。

  第八、警民联手,共建治安网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3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部分外向型企业,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外向型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大批工人被裁,致使农民工返乡。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的泗水县,是否受其影响出现大批农民工返乡现象,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对全县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44万农业人口,劳动力总数为24万余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共有外出农民工16.7万余人,分布在全县591个村中的62000余户家庭。其中大中型城市务工人员13.7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天津、北京、青岛、烟台、济南等地区,少数在上海、广州等珠江三角和长江三角地区,从事机械加工,服装、建筑、制鞋、玩具加工,餐饮服务业等。出国务工人员3100余人,主要分布在日本、新加坡、韩国及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主要从事有机械制造、电子、水产、建筑、农业等。市内县内就近就业2.7万余人。

  春节期间,因受金融危机及其它影响,我县大量农民工返乡,原因是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提前放年假,也有个人原因提前返乡,回家过节等。春节之后农民工陆续外出,至二月中旬,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5234人,包括在国外打工非正常返乡的200多人。

  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没有出现大批农民工返乡,没活干的现象,农民工做到了有序就业。原因如下:

  (一)争取主动,及时输出一批。面对企业减员,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实际,我县劳务输出部门超前做工作,春节前就与劳务输入地区联系,与外省市的86个用工单位洽谈,争取到4.5万个用工岗位。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用工信息,畅通农民工就业信息渠道,春节后,返乡农民工及时外出,重新走上就业岗位。

  (二)诚信敬业,原单位保留一批。泗水农民工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深受用工单位的赞誉,部分农民工打工时间长,已成为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得到企业的信任。有的企业减员,但技术骨干及管理人员仍得到留用。另外,泗水的农民工很讲信誉,愿与企业一起共渡难关。面对企业降低工资,工资降低幅度在200—400元,仍愿意在企业打工,如苗馆镇李家坡村农民工徐家臣,在维坊海花集团打工,工资由1800元降到1300元,本人春节后又返回原单位继续打工,类似这种情况的农民工人数占60%。

  (三)挖掘潜力,本地安置一批。依托本地用工企业,如华金集团,柘沟石材加工,圣水峪乡花生米加工、黄沟乡玩具加工等企业安置一批。特别是花生米加工厂、玩具加工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低门槛、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雇佣三、四十岁,甚至五十岁以上的农民就业,既可在工厂集中生产,也可在家里生产,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四)回乡创业,带动安置一批。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外出务工者,利用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学到的'技术、管理知识和积攒的资金,回乡创业,在家搞种植业、养植业、或办企业。如圣水峪乡小河村,往年外出农民工中有30人今年在家发展生态农业,建成了大拱棚,种植蔬菜,预计年收入可达万元以上。泗张镇小山村司光元投资十几万元,进行木材加工,还安置10余人就业,目前,返乡创业者达3000余人。

  二、农民工的愿望与要求

  调查中了解到,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民工5234人,其原因是一部分人因年龄偏大不愿外出;个别青年回家盖房结婚,短期内不准备外出;另有一部分因季节性工作,如在日照盐厂晒盐,或从事建筑业等,暂时没外出务工;还有一部分打算在家乡办企业,还没有寻到合适的商机。通过与这部分人座谈,了解到他们的一些想法和愿望。希望通过劳动培训,学到技术,在寻找工作中处于优势,有培训要求的人员占40%以上。回乡创业的面临资金不足,比如搞养殖、种植业,或加工业,希望在资金方面提供方便,并在税费、用地等方面得到优惠政策的扶持。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开展用工宣传,确保本县企业用工。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些企业陆续落户泗水。去年以来新建和在建的企业,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经对企业用工情况调查了解到,下半年县内企业有17400个就业岗位,我县现有人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

  用工需要,为及时解决本县企业用工问题,建议劳动部门加强与企业联系,了解用工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用工信息,协助企业招聘员工,并对用工人员进行培训,为企业正常运转提供人力资源。

  (二)组织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加强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由劳动保障局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就业培训中心、高级职业中学、技校等培训基地等资源,对本县企业所需人员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同时争取上级失业培训补贴资金及失业保险金,认真实施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免费为农民工进行专业技能、法律法规、维权、种养殖业、建筑业、餐饮业、营销业等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三)加强引导,规范境外劳务输出。对出国务工人员加强引导,慎重选择出国,引导出国务工人员在办理出国手续时,应通过正规中介机构,保证外派劳务合法,避免劳务输出纠纷,促进境外劳务输出健康发展。

  (四)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工创业。一是实施“绿卡”制度。为回乡创业的投资者提供“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的高效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二是税费减免。制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税收减免政策,或实用招商引资新建企业政策,支持农民工创业。三是用地优惠。政府向返乡创业者提供土地使用优惠政策,对土地使用给予资金补贴。四是资金扶持,帮助农民工创业者申请贴息贷款及小额贷款,争取农业项目补贴。

  (五)典型示范带动,推动农民工创业。举办创业人员经验交流座谈会,推广农民工创业典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如苗馆镇马家井村孟庆友,在日本打工三年返乡后,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奶牛养殖厂,养奶牛50多头,年收入14.4万元。黄沟乡村民张秀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张秀玲在青岛玩具厂打工4年,回乡创办了大黄沟村、东义村和南义黄引集村3处玩具加工厂,安排200多名农民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他们不仅带回了新技术和观念,还拓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方式,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4

  近几年来,我市与我国其他中西部地区一样,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民日渐增多,打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我市劳动就业部门获悉,20xx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已达到12万人,按全国农民工月均收入计算(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表明,20xx年农民外出务工的月平均收入达到690元),其年总收入达到9600万元。对xx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老、少、山、穷”地区来讲,无疑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财源之一。打工浪潮,势不可挡。外出打工挣票子,已成为一条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那么在打工族中留守的学生怎么样?前不久,市关工委的老同志们从关心下一代出发,组成调查组,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对南坪乡和团堡镇2所初中、20所小学,共152个教学班9500多学生和190多名教师及部分家长,采用问卷、座谈走访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出务工农民留守学生基本情况

  1、外出务工农民的留守学生数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0。可以说,有一半的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其中家长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占全部留守学生数的55.5,也就是说,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需要代理监护人。

  2、家长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中,由爷爷奶奶代管的占61,由外公外婆代管的占21,由叔伯和亲友代管的占14,还有4的学生无监护人。

  3、家长双双外出留守的2688名学生的相关表现:

  A、学习成绩方面:好的只占23.5,一般的占40.6,差的达到35.9

  B、思想道德方面:好的占43,一般的占37,差的达到20

  C、身体素质方面:好的占53,一般的占30,差的达到17

  D、经常性迟到旷课和逃学、辍学的分别占16.4和9.95

  E、随家长外出辍学打工的初中学生166人。随打工家长在异地上学的仅238名。前者实属非法童工,后者所占比例太小。

  二、外出务工农民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上数据可以看出,家长外出务工,尤其是家长双双外出务工给留守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它影响着留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妨碍着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如果长此以往,不仅影响这一代人的素质,甚至会制约他们未来谋求生计。调查者同部分小学1—4年的班主任座谈得知:家长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由“差”变“好”的几乎没有,而由“好”或“一般”变“差”的则为数不少,且逐步增多。这类学生大致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孤独——内向——上课打瞌睡——作业马虎——与同学打斗——不做家庭作业——不洗脸、不吃早饭上学——不换衣、不洗澡、不理发——生疮长虱——撒谎、旷课逃学……。调查者按同类方法对初中1—2年级的部分任课教师座谈得知:虽有90以上是住读学生,但由“好”变“坏”的比例也占了10。他们大致经历的过程是:上课打磕睡——抄袭课堂作业——假日回家向代理监护人撒谎多要钱——上馆子、打牌赌博——与社会上“浪子”纠合——偷家里或别人的东西变钱——强拿硬逼勒索弱小学生的钱物……。南坪初中牟校长说:“家长双双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中,虽然没有因交不起学杂费和生活费而弃读,但是无道德建树,无学习兴趣,无师生亲情、友情的“三无学生”多达20。

  三、造成挣了票子误了孩子的原因分析

  1、留守学生家长中,在处理挣钱与育人关系上认识片面。他们认为,在家守穷,没钱送孩子上学,对不起下一代。有钱上学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成不成才,那是孩子自己的造化,是老师的责任。他们没有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监护人。社会细胞分裂,第一责任人外出,隔代养育,亲情疏远,对留守子女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庄稼误一春,育人误一代,多挣几年钱,害了儿女一辈子。

  2、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学生的管教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从调查和走访中得知,家长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中,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代管的占据82,这些代理监护人都在55—75岁左右,他们除了种地之外,还要种菜、做饭、洗衣、喂养牲畜。其中多数观念陈旧,缺乏辅导学生的文化知识,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有些老人对孙辈溺爱迁就,任其自流。许多老者对此叫苦不迭,他们说:“只要保证孩子不冷不饿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管不了也不会管。”

  3、留守学生“钻空子“,三面撒谎,欺骗家长、老师和代理监护人,以期达到“多用钱,少上课”的目的。由于学校、家庭和代理监护人之间缺乏沟通,让留守学生趁机钻空子。对此在初中学生中较为突出。有的以学校增收某种费用为由,向外出的父母亲或向代理监护人要钱;有的以祖辈送人情为由,向老师或亲友借钱;有的以祖辈生病为由,哄骗老师而逃课;有的以老师有事,班上放假,哄骗代理监护人,趁机到处游荡或在家看电视,或与放牛娃一起“斗地主”等等。至于那些无人监护而“自理”的学生就不言而喻了。

  4、校方召开家长会,代理监护人多数不到会。教师家访收效甚微。

  通过座谈走访得知:一些中学召开家长会,本想与代理监护人相互沟通,但多数不到会,说什么,只要不欠学杂费和生活费就行了,学不学得好,家长帮不了忙,眼下活路正忙,哪有时间去开会。于是留守学生变成了“代理家长”,对于留守学生中的“差生”,学校领导或相关教师也进行过家访,以期相互沟通,但事与愿违。讲到学生成绩下降,思想品德滑坡等问题,要么就是互相推诿,进而互相指责。往往不欢而散,结果收效甚微。

  四、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和分析,随着打工浪潮的涌动和打工经济的兴起,给外出务工农民的留守学生带来诸多问题,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一般问题。关系到承上启下,后继有人的社会问题。外出打工挣钱重要,教子育人更重要。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把教子育人纳入议事日程。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的同时,还要加上“农村教育”,把“三农”变成“四农”。既要重视打工经济,更要重视打工族中的留守子女的`教育,在乡规民约中加上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明确家长的监护责任,使这些本该成龙子不变成虫。

  第二、建议外出打工的家长,留下一方在家里管教孩子,以减轻老人的沉重负担和留守孩子的精神压力,为孩子上学读书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三、尽量减少“叔叔和亲友”代管。据了解,这类代管者,往往在与家长之间,与双方孩子之间会产生许多误会和摩擦。以免如报所载“13岁留守女学生当妈妈”的悲剧重演。

  第四、在留守学生较多且具备相当条件的学校开办“留守学生教学班”,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心理和学业状况,思想动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五、要多鼓励外出务工的家长把学生带在身边就近上学。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和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对打工农民子女的教育机制。在收费、求学、毕业、升学多个环节上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的权利。同时,地方政府应出台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把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资金带回家乡办企业,达到一举多得的功效。

  第六、调查中发现,留守学生中,入学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男性达53,女性只占47。如今开展的“关爱女孩行动”在留守女学生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七、劳动就业部门要与教育部门随时沟通、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学生相关情况,及时帮助打工人员解决有关方面的问题,承担一部分关心下一代的光荣任务。

  第八、建立关爱组织。动员和组织离退休教师、干部和职工,按照自愿参加,就近活动,量力而行的原则关爱下一代,关注留守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时起到代理家长的作用。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5

  促进农民增收,解决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把促进农民增收从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升华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农民增收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以农业、农村、农民为基本县情的泽州县,既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要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历来就是事关全县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的山区乡镇来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那么,应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带着这个问题,近期,我先后五次深入到所包乡镇**乡,对该乡发展打工经济促农增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所见所闻令人深切感到:**乡坚持把外出打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引擎,取得了一定成效,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山区乡镇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全乡外出务工人数约3500多人,总收入超过15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一、**乡的基本情况及农民外出务工现状

   **乡位于泽州县西南部山区,全乡总面积62.94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人口10459人,其中劳动人口约4560人。多年来,面对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以及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乡党委、政府坚持把劳务富民作为加快全乡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多途径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把全乡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变成了现实的经济优势,使广大农民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走上了奔富裕达小康道路,从而也极大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今年底,全乡生产总值完成650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67.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78元。

   从调查情况看,**乡农民外出务工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打工经济初步形成,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乡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基本稳定在3000-3500人左右。据调查,从业种类大致可分为五种:餐饮业200多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7%;商业100多人,占3.3%;殡葬300多人,占10%;运输400多人,占13.3%;打零工1500多人,占外出务工50%;其他人员500多人,占16.7%。以村为来看,发展条件相对较差的李河、安岭、白背三村外出务工人员所占全村总劳力的比重较大:李河村232口人,就有157人在外务工,其中以干零工和其他较多;安岭村有234人,仅搓背就有44人,占全村劳力的一半左右;白背村有124人,就有55人在外务工。外出务工以每人每年收入5000元计算,总收入超过1500万。这样,仅外出务工一项,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可多增加1500余元。可以说,打工经济已经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产业。

   2、农民素质不断提高,造就了一批适应**发展的有用人才。 “解放思想,外出打工,勤劳致富,回报家乡”。广大农民通过外出务工,从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把外面新鲜的事物带回了家乡,极大地促进了**的发展。白背村农民白海廷曾在市内艺海广告公司打工多年,培育了敏锐的市场意识,积攒了一定资金,他针对家乡沿沁河一带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资金和人才问题多年来一直处在无人问津状态的实际,率先成立了集餐饮、住宿、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旅游服务公司,经济效益可观,由此带动了东磨滩村家家户户搞旅游开发,既增加了收入,又促进了磨滩风景旅游区的快速发展。安庄村农民崔大要曾在市内朝阳市场开了家小饭店,经过几年的经营,手头有了一定的积余。家乡发展“黄梨产业”的战略,对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回乡后,他投资近万元发展黄梨产业,开始了“二次”创业,目前已发展梨园20多亩。

   3、一批农民在外出务工中发家致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经过多年的外出务工,**乡一批头脑灵活,敢闯敢试的农民已经率先发家致富。比如,现年57岁的武城村农民张廷红,1987年就开始进城打工,从事饮食业多年,已由刚进城时的夜市经营地摊,发展到现在50多平方米的小餐馆,生意一直红红火火,每年都向工商、税务部门缴纳几千元,而且自己盈利也相当可观。曹河村农民李广东,进城打工15年,从在某公司站柜台开始,到开办摩托车维修部,再到荣做北京华麟润滑油晋城总代理,实现了“三级跳”。如今,昔日的打工仔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老板。东风村农民张永军14岁时就只身一人来到城里,看过自行车,卖过冰棍、澡票,后来从事搓澡按摩,一干几十年。靠搓澡娶了媳妇,购买了房子,去年又花十多万元购置了小汽车,跑起了出租生意。同时,经他介绍在市区从事搓澡的**人就有100多人。多年来,正是这样的一些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了**乡的广大群众,进而辐射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形成了“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的局面。如今,**乡外出务工

  的队伍不断壮大,“农忙种田,农闲打工”正在成为广大农民的生动实践。

   二、**乡农民外出务工的具体做法

   **这种“打工经济”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好的措施和做法?调研中我们找到了答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调动。**乡农民历来就有外出务工的传统。对此,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牢固树立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就是创造财富的理念,努力在全乡营造“外出一人,致富一家”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外出务工。乡里制定出台了相关务工措施和政策,每年定期召开两次外出务工人员专题会议,年初针对外出务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年终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评选,表彰一批对家乡贡献大、勤劳致富、成绩明显的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同时,乡党委、政府每年还要召开**乡在外人士座谈会,恳请他们为本乡农民工寻找、创造和提供就业机会。这些举措,都对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起到了积极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二是多管齐下。就是因人而异,合理引导,积极优化农民外出打工途径,努力为广大农民创造就业岗位。近年来,针对广大农民外出务工“由亲投亲、无亲靠友”的自发状态,乡党委、政府积极加大组织力度,通过乡村两级组织,通过**在外工作人员,托关系、找门路,为广大农民尽可能地创造就业机会。现任乡党委书记李晋中,经常通过亲朋好友为**农民联系就业岗位。三年多来,经他介绍外出务工的农民多达30余人。据统计,今年外出务工农民,通过乡镇、村组织介绍的有500多人,占总外出务工人数15%;经在外工作人员介绍的有800多人,占总外出人数的22%。

  三是全力扶持。针对外出务工农民没有务工项目,缺少致富资金,以及家中老小无人照顾等一些实际困难,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介以及其它各种渠道,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同时积极与乡农村信用社联系协调,帮助外出务工农民解决小额贷款,为他们解决资金困难;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实际困难,要求各村组织人员进行帮助,做好后勤工作,切实解决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下心来、全力以赴在外打工,谋求更快、更大发展。

   三、几点建议

   **的实践充分证明,打工经济是山区乡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它给全县的农民增收工作,特别是山区乡镇的农民增收提供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应该说,近年来,发展打工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经在我县广大山区乡镇形成了共识,大都开始了积极的探索,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但从总体上来看,打工经济对全县来讲,规模还不是太大,还没有成为促进泽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因此,结合**的实际,借鉴我县其他乡镇以及外地的成功经验,做强做大全县打工经济,我感到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做强做大打工经济,首要的`是要提高农民素质。从**以及其他乡镇来看,农民外出务工,尽管“搓澡的、卖饭的、出租摩托车的、打墓的、抬材的”等五花八门、各行各业都有,但大多从事的是比较简单的体力劳动,而且空间很狭小,不利于长远发展。同时,在调研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农民需要知识,需要技术的迫切心情,以及无一技之长的困惑。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着重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思想素质和操作技能。在这方面,我县的一些乡镇也探索出了一些好经验,如李寨乡的素质教育,柳口镇的农民夜校等。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聘请专业教师,切实加大职业教育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要进一步充分利用好各村农广校资源,在农闲、春节等时节组织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积极和用工单位联系和合作,有针对性地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通过这样的一些措施,使广大外出务工农民走得远、站得住、能致富,实现农民工由单纯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第二,成立中介组织,畅通外出途径。目前,就外出务工的渠道来看,大多农民还处在一种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从**的情况来看,农民自发外出务工的占到总人数的75%以上。农民工的自发、无序、盲目流动,会产生就业难、权益得不到保证等很多负面的影响。尽管近年来我县的一些乡村两级组织也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对此,我们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县、乡、村三级都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主组长的劳务开发领导小组,特别是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程序,在县乡成立劳务输出组织,一方面对农民工加以统一管理和培训,另一方面帮助农民收集各方面用工信息,同时协调农民工的各种劳务关系,从而畅通农民外出务工途径,让外出务工农民实现由自发性向有组织输出转变。

   第三,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民创业。一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帮助外出务工农民解决资金以及生活中遇到得一些困难,让外出务工农民走得放心,干得安心,赚得尽心。二是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县乡两级要尽快成立农民工维权服务机构,

  积极依法维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向他们提供法律援助。三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每年都要对劳务输出先进单位、对外出务工先进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从而引导更多的农民外出创业。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6

  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市农村农民外出务工也极为普遍,全市约47万多名,年收入大约在20亿元以上,外出务工劳动力人均5000元以上,这已成为我市多数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改善贫穷面貌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预料,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民离乡进城务工的状况还将继续下去。由于各种原因,外出务工的农民不可能全家进城,家中未成年的尚在读书的子女,只能留在农村,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朋好友代为照看,稍大一点的孩子,干脆让他们自己打点自己的生活,甚至还要照看年幼的弟妹。

  这些农村“留守孩子”,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其教育和身心健康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并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我市农村“留守孩子”的现状如何?有何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到我市固镇县农村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时间、地点及方法

  按照民盟省委、市委要求,由民盟市委妇女委员会组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小组”,我们一行七人于 05年6月17日前往固镇县石湖中学和石湖小学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采取听取校方介绍有关情况,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召集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及部分教师参加座谈会,还深入班级与部分留守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调查,我们对两校留守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我们认为,两校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市农村“留守孩子”的现状。

  二、石湖中学的基本情况

  石湖中学是固镇县的一所市级示范中学,现有初中和高中学生3000多名,教师135名。学校为配合调研做了材料准备,由校方提供的数据反映,全校五个年级中(初中三个年级,高中二个年级,高三已离校),单亲外出务工的学生为295人,双亲外出务工的为159人,二者占学生总数的15.1%。另外还有10%的高、初中学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干脆辍学放弃了上学。

  但据校方介绍,石湖中学的“留守孩子”现象还不算最严重的,有些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孩子”的比例高达 40%以上,给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情况是令人担忧的。

  下表为石湖中学在校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情况表

  由此表可见,初一的学生年龄最小,而父母外出务工的比例却最高。在此年龄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最差,是最需要父母双亲呵护和家庭温暖的,而恰恰此时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温暖,这将给孩子们带来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

  三、调查问卷的情况

  为了方便调查,针对需要了解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列出了30个问题,它们涵盖了年龄、性别、父母外出情况、父母联系情况、个人学习、生活、思想及课外活动情况,以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及希望等。

  在校方的协助下,在石湖中学我们发放了180份调查问卷,收回了180份。石湖小学,我们发放了50份,收回了50份。

  事后,我们对这230份调查问卷逐项进行了认真地统计和分析、归类。

  我们认为,两校接受调查的学生们的回答是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它们基本上可反映“留守孩子”的当前生活学习及思想心理等有关情况。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农村“留守孩子”的问题可以大致归纳为四个方面:生活行为失范、心理健康障碍、学习课业困难、违纪违规行为趋多。其中,以下列问题尤为普遍和严重。

  四、“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1、普遍“不同意”,产生孤独、寂寞感

  在石湖小学,从问卷中反映出,在11-14岁的学生中44人有43人不同意父母外出务工,15-18岁的学生中6人全部表示不同意父母外出。

  在石湖中学,180人中有129人不同意父母外出,同意的为32人,其余19人无所谓。

  大多数“留守孩子”都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外出务工。父母的外出,使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和抚慰,因此,非常想念在外的父母亲,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为伴,自己就有一种寂寞和孤独感。

  很明显,父母外出务工违背了大多数孩子们的心愿,使他们从小就被迫生活在无奈、无助和无望之中。调查显示,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渴望同父母在一起,父母外出务工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小就蒙上了孤独的阴影,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留守孩子”大多表现为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人交往和沟通。

  2、失去了家,普遍缺乏安全感

  父母不在家,“留守孩子”放学归来,没有家的感觉,他们失去了家,产生失落感,普遍感到安全没有保障,尤其女孩子更是如此。

  石湖中学,180个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5人表示没有安全感,其中女孩子为64人,她们经常处在担惊受怕与戒备之中。多数“留守孩子”对他人缺乏信任,为了安全,自我封闭,为人处事一般都显得胆小谨慎,以致心理不健全,从而影响到他们正确的认识社会及正常的人际交往,因而也影响到他们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3、打工能挣钱,让学习受到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有些外出务工者在长期的打工生涯中或多或少形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无关紧要”,“只要能打工,照样能挣钱”的思想。在教育孩子上也往往流露出“上不了学,大一点跟爸妈一起打工去”的倾向。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助长了一些“留守孩子”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的思想。这样,在学校里,这些孩子往往不能接受学校和老师的严格要求,学习上没有目标和动力,缺乏刻苦认真的劲头,学习成绩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程度。由于没有父母的督促,一些成绩本来很好的孩子,也会日渐退步,甚至沦为“问题学生”。在我们的调查中,石湖小学49人中,学习成绩堪称优秀的仅1人,多数为中等偏下。在石湖中学,辍学的或现学习成绩排名偏后的学生,不少原来都是班级的前几名的学生,后因父母外出打工影响,迅速退步所致。学习成绩不好,又进一步加大了“留守孩子”的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和学校的关心和帮助,极易“破罐子破摔”,引发出一些更为严重的问题。

  4、心理失调,行为极易失控

  “留守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和父母交流、沟通。苦恼时得不到安慰,高兴时得不到赞同,进步时得不到表扬,失败时得不到鼓励,彷徨时得不到指引。当“留守孩子”出现某些异常苗头时,学校老师也难以及时与家长沟通。尤其在放学离校之后的时间内,“留守孩子”多数处在无人监控的状况中,因此对自控、辨别能力不强的尚未成年的孩子,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往往会行为失控。吸烟、打架、迷恋上网,甚至出现欺诈、行窃、校园暴力等不良行为。

  在我们调查的两所学校中,虽然尚未发现严重犯罪的极端事例,但一些苗头还是存在的。如有些“留守孩子”乱花父母给他们的钱,无节制的上网,不恰当地消费,钱花完后互相乱借,从而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甚至打架、斗殴,想歪门邪道等现象时有发生。校方对此也深感忧虑。

  五、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留守孩子”是当今我国青少年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特别需要呵护和关爱的群体。现有的种种迹象都已表明,他们的身心健康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这对我们要将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宏伟目标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也是新形势下,青少年教育中的一个新问题。对此,我们决不能视而不见,而应给以高度关注。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使留守孩子同全国青少年一样能健康茁壮的成长,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我们建议:

  1、各级政府要高度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衰,不仅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来协调、统筹多方面的力量,上下联动,共同做好这件事情。

  2、尽快建立我市“留守孩子”的资料库

  由教育、共青团、妇委、关工委等部门组织,学校具体操办,全面摸清我市农村“留守孩子”的有关情况,尽快建立起相应的档案资料,并注意经常更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各类“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更加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3、关注“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

  农村“留守孩子”远离父母,没有爱的呵护,失去家庭温暖,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困惑、情绪和行为失控及心理上的障碍。问卷中明显反映出部分“留守孩子”已经出现心理问题。他们感到孤独、寂寞,出现社交行为上的自闭。因学习困难、考试压力而导致学习障碍。心理上恐惧和焦虑,又进而产生厌学和逃学。因此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是非常必要的。在座谈会上石湖中学的校长,德育主任和老师也提出在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辅导、咨询的想法。鉴于目前心理学专业人才,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学校可采取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利用电视专栏节目,学校校园网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教育。(我们还有一种希望,学校老师不要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处理)。

  4、开通“留守孩子”的电话热线

  为了使“留守孩子”能够有人、有地方倾诉自己的苦闷和渲泄自己的情绪,学校和有关部门可考虑开通专供“留守孩子”免费使用的电话热线,安排专人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要让每个“留守孩子”都清楚,他们并不是孤立无援的,老师和全社会都会随时随地地聆听他们的心声,并伸出援助之手。

  5、帮助“留守孩子”和父母交流沟通

  “留守孩子”和自己父母的交流沟通是必需的,不可取代的。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留守孩子”却很难与在外的父母交流。因此应帮助这部分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建立起正常畅通的交流渠道。

  学校应督促外出家长定期给自己的孩子联系、交流,也应督促“留守孩子”采取电话或书信方式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在校的情况。

  调查中我们得知石湖中学为“留守孩子”和他们父母之间建立了电话联系制度,从而有力的促进了留守孩子和父母之间互相了解、交流和沟通。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6、帮助学习困难生,树立信心

  因为种种原因,“留守孩子”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学习困难生,课堂不能安心听课,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考试成绩下降,渐渐地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厌学。学校应想法设法帮助他们,石湖中学有的班级采取老师分人包干,学生成立课外互学帮困小组,已经初见成效。

  7、尽可能的丰富“留守孩子”的课外活动

  “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尽管各异,但总的特点都是在课外时间倍感孤独、寂寞,缺乏交流对象,此时特别渴望父母关爱。对“留守孩子”来说,如何度过每天的课外时间就特别关键。因此,学校或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做好这个时间段的工作。比如,学校可以成立、组织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吸收组织“留守孩子”参与,并配有专门的辅导老师,和他们一起活动,使“留守孩子”的课外时间充实起来,以转移和减轻由于对父母的思念而产生的各种思想情绪,把思想和兴趣集中到健康有趣的课外活动中来。

  8、“留守孩子”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许多事关“留守孩子”的工作,对学校来说是责无旁贷的。但应该看到“留守孩子”问题决不是学校一方努力就能完全解决的。学校存在着一些仅靠自身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如财力、人力的问题。我们调查中知,象石湖中学为给“留守孩子”提供同他们父母通电话的机会,负担了不少的长途电话费用,长期下去恐难以维持。还有,若全面担负起“留守孩子”课外时间的监管工作,学校的人力也明显不足,如此等等。因此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应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承担的工作。学校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都来支持,都来贡献自己的一份爱,问题才会有效的解决。如经费问题,就可以多方筹集,政府,学校及家长各方都出一点,集中保管,专款专用;制定相关政策,使外出务工的子女与当地子女可以平等就学,尽量不造成孩子“留守”;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优先照顾未成年孩子的农民父母就近务工,尽量减少外出务工等等。

  总之,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是“留守孩子”们的希望与期待!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12-16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通用]06-23

外出务工调查报告05-16

关于县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情况的调查报告05-06

农民增收调查报告10-21

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11-26

农民工调查报告05-15

农民调查报告范文01-14

农民法律的调查报告06-07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06-23